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中国精神》通识课首讲开讲

发布时间:2021-03-17 14:24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徐梦岩)“武大通识3.0”计划的新举措——《中国精神》通识课首讲开讲。该门课程是继《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两大导引”之后的新课程。3月12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左亚文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中国精神》通识课程第一讲。

课堂上,左亚文以古希腊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开启话题,引导学生将黑格尔精神反思一说投射到民族国家上,同时纵向分析了近代中国精神觉醒的三个阶段,为同学们解答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何以需要中国精神的问题。

同学们纷纷表示,左亚文的授课方式引经据典又贴合实际,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他的讲授既有哲学的深刻,又有历史的深度,蕴涵着丰厚的人文情怀与家国意识,令人深省。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与左亚文互动,提出“将中国精神归纳为九大部分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将‘自强创新精神’归为中国精神范畴,是不是意味着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等问题。

左亚文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他强调,《中国精神》通识课程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启发同学们的思考,帮助同学们扩展学术视野、提升理论眼界,在研究中国历史和现实中领悟和把握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从而自觉地承担起践行中国精神的历史使命。左亚文表示,这种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深入交流与沟通的形式将贯穿课堂始终。

弘毅学堂2020级理科试验班夏雨婷说:“《中国精神》这门课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文史哲不同视角融合于中国精神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开拓思维模式。这堂课老师聚焦于五千年来的中华历史文化来分析中国精神,这让我非常期待在以后的课程中,老师如何为我们讲解全球化背景下客观立体的中国精神。”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传达了很有启发性的观点,他提醒我们中国精神应该从当代入手而不是古代入手。第一节课中,关于中西方哲学部分的内容比较丰富,我也期待能进一步看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弘毅学堂2020级先进制造专业傅一豪如是说。

弘毅学堂2019级数理金融专业的李世茂表示:“左老师上课时激情澎湃,很好地演绎了什么是中国精神。老师引导我们要贯通中西马、文史哲,我深受鼓舞,中国精神是兼容并包的。希望通过这门课我能更加科学地认识并践行中国精神,求索‘何以安身’‘何以立命’的问题,做一个有中国精神的中国人。”

弘毅学堂2018级人文科学试验班的曹乐知认为:“中国精神展现的是一种文化哲学视角。左老师以‘精神’为主线,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精神特质及其变化,这种历史性的考察视角十分新颖。在‘精神的本质界定’方面,我们也发现老师在力求呈现出中国精神的时空跨度与整体性。《中国精神》这门课程,充满精神觉醒的启发意义。

副校长周叶中表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应该落实于中国精神,也就是立足于如何做一个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中国人。该通识课由本科生院及通识教育中心共同推出,率先在弘毅学堂本科生中试点开设,并将逐步推广到全校本科生,旨在使武大学子于课程之中领悟和把握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扩展学术视野,提升理论眼界,培育和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中国精神,实现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宏伟目标。

(摄影:徐梦岩、张心雨 编辑:付晓歌、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