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人文导引教师团队共讨学校通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14 09:35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刘鑫浩)1月7日上午,通识教育中心《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组2020总结大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全体大班授课教师共同探讨学校通识教育工作。会议由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历史学院教授潘迎春主持。

文学院陈溪做了题为“构建多维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的发言。陈溪认为,团队中很多老师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理念,以最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精神对待人文课程。她表示,她表示,经典不应该是孤芳自赏和弱者哲学式的存在,而应该是被理性和思辩力反复认同和传递的本体。对学生来说,经典的艰苦阅读和理解不应该只是为了满足考核模式的要求,而是要享受自由表达和思考的快乐。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卢丽珠表示,从学生辅导员到专职老师,与人文导引的相识让她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型。在人文导引团队的学习和授课经历不仅使她更自信,也让她在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文学院的朱俐俐从学生素养、课堂内外和收获与展望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指导小班研讨的教学心得。朱俐俐谈到,要尊重不同学生性格和素养的偶然性,充当一个倾听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并且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于成绩的评判也要有综合能力和过程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刘迪分享了小班教师读书会的经历。刘迪说,小班教师读书会不仅提升了人文导引团队小班老师对经典的阐述能力和对小班研讨的引导能力,还为大班授课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建设了小班研讨的资料库。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做总结发言。李建中用钱穆先生的名言表达了通识的内涵:“中国传统教育,也不提倡通才,所提倡者,乃是通德通识。”他指出,“教学相长”最原始的含义是教育者(也就是教师)既要“教”也要“学”,教师的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特别是小班研讨中,老师们应该做到《学记》所说的“三不”:一是引导而不牵强,自然就态度温和;二是勉励而不压制,自然就作风平易;三是启发而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自然就会引发学生思考。李建中还介绍了2021年通识教育中心的工作计划,即主办第五届中国通识教育年会、修订两大导引教材、启动“双百工程”、启动对两大导引课程的“绩效考核”以及启动“武大通识3.0”首批核心和一般课程的结项考核。

据悉,武汉大学为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基础通识课,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两大导引集武汉大学优秀师资力量组建教学团队,共有教师60多名,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等。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