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泽庭、韩璐、刘俣卓、王鑫、胡成超)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我校共斩获金奖3项、银奖5项,获奖总数和金奖数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并首次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夺得金奖。其中,《道行星迹——小行星轨道和形状探测关键技术开拓者》项目和《谱慧麦收——以尖端光谱技术打造高效农业新范式》项目均位列小组赛第一名。
高教主赛道金奖项目《道行星迹——小行星轨道和形状探测关键技术开拓者》,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鄢建国等老师指导,卢润松等同学参与。项目团队在我国深空探测起步晚、欧美技术封锁的背景下,针对精密定轨和形状探测难题,在李德仁院士指导下,研发多源数据融合与多参数精密定轨技术,大幅提高小行星Toutatis定轨精度;开发复杂立体摄影测量三维重建技术,使小行星67P三维模型精度超欧空局30%;改进DFT+GPU加速重力场反演技术,重力场模型精度提高64%。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项目《谱慧麦收——以尖端光谱技术打造高效农业新范式》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巫兆聪等老师指导,李政灿等同学参与。项目团队依托武汉大学全球第一的遥感学科实力,探索出了利用卫星遥感助力大规模种田的高效农业新范式。团队成员扎根祖国大地,将天上的卫星与手中的麦穗紧紧联系在一起。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人工智能算法,将作物生长过程数字化,为万亩级大田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规划管理服务,推动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项目团队的技术应用在多个高标准农田成功检验落地。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项目《塑造硒望——创新生物质基矿化富硒地膜》由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朝吉等老师指导,蔡子延等同学参与。项目团队针对我国土壤缺硒多发,土壤补硒困难的问题,提出“硒元素+地膜”技术路线,从废弃生物质中提取纤维素与硒复合,控制地膜降解时的硒缓释,实现以降解代补硒的全新补硒思路。该团队扎根一线,利用本硕博联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将产品用于缺硒土地,期待赋能双碳战略,促进生态振兴,把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
5项银奖分别为:由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胡石元等老师指导,王颖超等同学参与的《抖酷——大健康品牌全方位运营服务先行者》项目;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谭喜成等老师指导,陈是睿等同学参与的《通感智达——通信-定位-遥感天地一体精密组网应急先锋》项目;由第二临床学院蔡林等老师指导,雷清剑等同学参与的《妙骨回春——实现国产多功能骨蜡行业领跑》项目;由计算机学院王正等老师指导,刘远巍等同学参与的《隐身衣——智能战场全场景守护者》项目;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贺威等老师指导,邹佳琦等同学参与的《慧眼识陆——面向国土资源监测的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开拓者》项目。
《抖酷——大健康品牌全方位运营服务先行者》项目团队
《通感智达——通信-定位-遥感天地一体精密组网应急先锋》项目团队
《妙骨回春——实现国产多功能骨蜡行业领跑》项目团队
《隐身衣——智能战场全场景守护者》项目团队
《慧眼识陆——面向国土资源监测的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开拓者》项目团队
据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总决赛现场比赛的入围项目共计1410个。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我校由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牵头组织,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共同参与,受到各培养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供图:刘俣卓、王思琦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