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叶子
在台湾当交换生,总有人问:“在宝岛过得怎么样?”我知道,大家心中的台湾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那个以日月潭、阿里山为标志的的宝岛,是盛产小清新歌手的福地,是各类夜市小吃的聚集地。不得不说凤梨酥确实地道、奶茶也实在美味,然而除了这些印象,台湾是有灵魂、有韵味,自成步调的。到底如何,且跟随我来瞥上几眼。
做中学,错中学
台湾校园里公共空间很多,教室、广场、咖啡店,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同学聚在一起激烈讨论,图书馆大厅也永远不乏小组讨论者在一起脑力激荡,这是因为台湾的大学上课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做、亲自体验,强调在“做中学”“错中学”。相比起传统的老师耳提面命、学生奋笔疾书的僵硬模式,老师只是引路人一般在旁观望、提点,如果需要学生可以随时写邮件约老师或助教一起讨论。
我有一门“研究方法”课程,就是典型的开放式教学方式。这门课听起来够“无聊”吧?可事实是老师学生乐在其中、兴趣盎然。老师会随机分组、随机选出组长,然后给每组分配不同的议题进行报告。学生将报告内容上传至数位学习网,老师会及时给出回应,或指出尚待讨论之处、或肯定出色的内容、或提纲挈领地指导,非报告组听完报告后也要针对性地写出心得,老师和助教同样会阅读和回应。
起初听其他组同学报告,我会惊讶于他们的纯熟,报告内容丰富细致,形式也不拘一格。等到自己组准备报告,才发现要阅读的专著和论文多如牛毛,但是团队一起讨论、开阔思路、分配任务,过程也充满乐趣。
台湾学生的优点在于他们很随性,总有出乎意料的good idea灵光闪现,报告时懂得创造轻松的气氛,通俗地介绍艰深的知识。介绍内容分析这一研究方法的同学就用过这样生动的比喻:“内容分析就像我阿公买大乐透,常常会搜集报纸分析那些中奖数字的组合,我阿嬷就会说他不务正业……”开怀一笑过后发现深奥晦涩的内容分析原来如此好懂。
这门课没有期末考试,只是小组一起试着做个研究而已。它不像硕博士论文一样要求严谨,只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议题,试着走一遍做研究的过程。我和组员们一步步边做边学,从问题意识到文献探讨、概念化到进行研究……忙得不亦乐乎。我不止一次想:这比背下大段大段的定义然后上考场默写要来得深刻得多。因为在做研究时也感觉是快乐的,是确有收获的。
翘课时,做什么
课堂到课率并不是那么高在台湾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总是有各类五花八门的活动将你拖离课堂,让我这个大陆交换生稍稍诧异的是老师并不是一味反对学生因参加活动而不上课,反而很支持他们在正常限度内发展兴趣。
我参加了一个“午餐电影”的活动,它由传播学院一位老师组织,每周四中午在固定教室播放电影,欢迎学生老师参加并提供午餐——三明治。所播影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安排不同的主题,比如我参加过社会残障人士相关的媒体再现系列,还有公民媒体系列、动漫系列。当然不只是影片,还有电视节目、纪录片等等。
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抽出午餐的时间,共同欣赏影片,当电灯都关闭、当大屏幕上出现画面、当教室里的环绕音响起,人们完全沉浸于电影当中,既是娱乐休闲也有知识增长。针对所看影片会有交流讨论时间,记得看《福音战士》剧场版时,有老师提出其中涉及的宗教问题,台下日语系的同学发表对于日本文化的看法,也有研究动漫的教授评析剧情发展和后制技术,还有大家争相发言讨论其中的性别意识,让我这个动漫门外汉着实大开眼界。
另一次感到小确幸是在台湾大学附近的一个咖啡厅,两岸三地的同学聚在一起,对两岸交流发展各抒己见。小小的咖啡厅里,古朴的装饰,飘香的咖啡,我们围坐在一起,有专业各异的学生,也有老师、作家。在这里,没有禁忌没有恶意,任何发言都是新的认识、都是对两岸交流的促进。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看看那间咖啡屋,玻璃窗映出屋内昏黄的灯光,心里暖暖的很温馨。
当然了,除了各类讲座、交流会、沙龙,还有各类影展、画展以及大剧院的高雅艺术表演。对于青年人来说,台湾的流行文化绝对是不可忽略的一笔风景,西门町的街头表演、周末的小型演唱会,这些台湾青年人的次文化聚集地也让人流连忘返。
最美的风景,台湾人
来台前看过《新周刊》出的一本书——《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现在确实深刻体会到了。台湾不大,景点很多,有山有水气候宜人,淡水的夕阳、九份的夜空、阿里山的云雾、垦丁的彩虹……像我这种久居内陆平原的人在台湾总是要赞叹自然风景的美不胜收。然而最暖心的要数台湾人。
刚来时不太习惯被叫“妹妹”(对女生的称呼),记得第一次在台北向一位叔叔问路,他特别热情,“妹妹,你是要去哪?这边路有点复杂哦。你不是台湾人吧,一个人出来吗?”我心里提高警惕:谁是你妹妹?
结果,那位叔叔却好心又耐心地教我如何看公交车站牌,如何分辨不同的路线,还有关于公车买票、乘捷运、坐出租的各类详细信息,一直陪我,直到我上公交为止,我除了谢谢找不出更好的应对语,更是默默地为自己一贯的对陌生人不信任汗颜。
在台湾旅游,民宿当然不可忽略。民宿就相当于我们的旅馆,大型民宿也类似于大饭店,只不过大多数民宿都是台湾人在自己家开设,装潢也精致温馨,服务细致周到,颇有种借居民宅之感。
有一次在九份,晚上去平溪放天灯(因电影《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而名声大震),无奈车次有限,再回九份时已近夜里12点,一群路痴的我们只好求助于民宿老板。
夜里降温,山上的风很大,民宿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阿伯,却很快派人来接我们,护送我们一行至山上别馆,还主动将外套借给我们保暖。那天晚上我在房间外面的庭院里吹了许久的风,看头顶星光点点的夜空,看远处太平洋的渔火,看山上一间间民宿里温暖的灯光,天地变得温柔了,我的心也柔软了。
圣诞节时便利店的阿姨会送上糖果和祝福,公车上乘客宁愿站着将博爱座留出来,雨天在路上会有私家车主好心载你……我深深感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原本就该如此纯粹美好。
湛蓝的天空,清澈地印出云朵白色的轮廓,椰子树高昂挺立,校园里不时会有花瓣飘落,松鼠会大胆地窜到行人身边,置身其间,微小的幸福感总会随之而来。
(供图:叶子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360期3版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