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珞珈山,红枫烈烈,银杏灿灿。刚刚迎来80岁生日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刘纲纪,虽已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仍诲人不倦,笔耕不辍,用真善美继续书写自己的学术人生。
在美学领域里开拓
“如何让中国文化焕发生命力和影响力,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刘纲纪先生倾注一生致力解决的问题,而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上方向性的贡献。”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这样评价。刘纲纪是我国杰出的美学家,在美学原理、艺术哲学和中国美学史等方面都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注重美学原理的研究,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研究美学问题,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实践观美学理论系统的论证者和深刻的阐发者。刘先生撰写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填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空白。目前他还在撰写第三、四卷,并重新改写一、二卷。他撰写的《周易美学》是从美学角度系统研究《周易》的一本有份量的专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一向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指导下整合中西美学,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阐释和发展问题的研究,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三种形态及在新世纪要有三个方面的新突破,强调美学的发展要有理论创新和“找到自己的中心话题”。德国著名汉学家卜松山教授将刘纲纪先生视作“中国美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之一(另一位学者是刘先生在北京大学时的同学和合作者李泽厚先生)。
刘先生还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提出中国当代文艺应当是社会主义的、现代的、民族的三者有机、内在统一的观点,为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他被推选为第一批“荆楚社科名家”。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高建平研究员对刘先生的学术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刘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学第三代美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现在,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十分关心时事,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美丽中国”理念深表赞同,并对如何通过“生态美学”研究来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发表了真知灼见。他认为,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思想居于主流地位,这个思想能回答时代提出的主要问题,在现代中国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主张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但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思想王国里行走
刘纲纪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美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先后发表了《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文。1993年,他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问题的重新考察》一文引发了中日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实践本体论、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刘先生认为毛泽东是“五四”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结构、特征、重大贡献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有理论深度的看法。他还与人合作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了系统、通俗的解说,为理解和普及毛泽东哲学思想做出了贡献。此外,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进行了有见地的研究。
刘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保存了许多出自中国古代氏族社会的思想,这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至今仍有其不灭的光辉以及“五四”以后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很快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原因。他还对儒道两家的根本区别、对禅宗的哲学与美学、楚文化与儒道两家的关系及其基本特征等均作了重要论述。
在艺术实践中超越
刘先生还是一位少有的有理论深度的艺术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独特的艺术理论。在他27岁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六法”初步研究》,这是首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六法”的著作,对中国绘画史论以至中国美学研究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刘先生撰写的《艺术哲学》是中国学者自己写的第一部关于艺术哲学的专著,第一次对中国古代艺术哲学的丰富内容作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哲学体系。他撰写的《书法美学简论》被认为是我国对书法美的本质和特征作出马克思主义阐释的第一本专著,曾引发了一场关于书法美问题的大讨论。刘先生还深入探讨了美术理论的一般原理,并对中国画论和绘画历史的精义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阐发。明清之际爱国山水画大师龚贤、“扬州八怪”中同情人民的杰出画家黄慎的生平、思想、艺术等,过去无人涉足,刘先生都进行了详尽系统的研究。
刘先生一直没中断自己的艺术实践。他说,他一直割舍不下自少年时代以来就对中国书画的热爱,尽可能挤出时间练习书画和尝试创作,但目的只是抒发家国情、故园情,并享受创作的愉悦。近日,《刘纲纪书画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69幅书画作品;中国学术名家刘纲纪书画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开幕,150多幅精美的作品引起了观赏者的浓厚兴趣。湖北省文联原主席、终身成就艺术家周韶华先生说:“刘先生的作品寓意深远、意境浓厚,书法达到了自由状态,是纸上的乐章和舞蹈。”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教授指出:“刘先生是思想家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思想家。他的书画的最大特点是思想性,书法简约,绘画空灵,深得宋元艺术家的精髓。”
在传道授业中追寻
“具有哲学家的风骨,且为人诚挚可亲,在今日大陆实不多见。”“治学之勤,功力之深,令人叹赏。”这是美国著名华人学者傅伟勋教授对刘先生人格魅力的评价。1956年从北京大学大哲学系毕业后,刘先生应李达校长之邀到武汉大学任教,56年来,他把毕生精力和全部才华都奉献给了武大学子和美学学科建设,被誉为“美学泰斗,艺林师范”。珞珈山见证了刘先生讲课时场面的火爆,奋笔疾书的快意,思想之花的绽放,更记录了武大美学从无到有、声誉日隆的历程。安徽大学钱耕森教授认为,刘先生之所以凭自身的钻研和虚心求教而自学成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不断创新,一个根本的动因就在于他自幼至老都是一个“好学深思”之士。在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看来,刘先生首先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有其一以贯之的学术信仰,其思想具有包容性,对学生没有门户之见。同时,他把学术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退休后仍旧笔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采取的是康德的工作方式,往往工作到深夜。
刘先生学术功底深厚,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还关心学术同仁,奖掖后学。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在1957年被打入“另册”处境艰难时,是刘先生写了封长信,向学校推荐他到武大任教。回顾往事,令人动容。刘先生还特别注重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发起创立了国内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刊物。刘先生授课严谨,思想丰富,同时十分关爱学生。据上海交通大学王杰教授回忆,当年武大哲学系1978级毕业生中有2/3的学生报名请刘先生指导美学毕业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易钢说,大学时代让他最难忘的要属刘纲纪教授对他的教诲,那时刘先生的美学课全校开放,他基本上一节不落。大学毕业后在党校工作的易钢还曾就美学的有关问题写信向刘先生求教,他耐心详细地给予回复,回信多达几页纸。
刘先生孜孜不倦,追求真善美,不断学习、探索、超越,不自我满足,不自我复制,不自我炫耀,代表了一种超然,一种执着,一种真诚。这就是他的人生境界。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第1293期 编辑:田业胜)
http://news.whu.edu.cn/paper/?paperid=63&pageid=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