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信息管理科学、情报学界的知名专家,半个世纪痴心于情报学理论方法和信息管理领域的探索;他是信息管理学院学术带头人,引领该院产出了大量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他是含辛茹苦的教授,不仅是全国教学名师,还曾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他就是信息与管理学院教授马费成,日前当选为武汉大学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推陈出新,开创信息时代情报学新理论
早在1980年代初期,马费成就伴着一张书桌、一盏孤灯以及三尺讲台,开始引进介绍国外有影响的情报学理论研究成果,包括英国著名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的情报学基本理论,美国著名情报学家M.C.约维兹的决策情报理论、文献情报流的规律等。
这些成果一经他介绍,很快被国内学术界广泛引用。而他通过系统梳理,概括提炼出的“文献情报流规律”,早已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础。“这对于文革结束后中国图书情报界了解国外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及其成果,恢复、推动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彭斐章说。
浩如烟海的情报,单调枯燥的数据,马费成却把这些当成了干事创业的黄金宝地。在新信息环境下情报学的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之时,他却在其论文《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中,系统总结了情报学发展历程,提出情报学取得突破的两大关键课题。他的观点再次迅速被许多学者认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温有奎说,他一直沿着马老师所指的这条路径探索知识元和知识组织,找到了学术发展的新空间。
马费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科学信息离散分布规律,证明了情报学中经典的布拉德福定律不仅在宏观的文献层次是正确的,而且在微观层次的内容单元上也符合。该定律所揭示的现象被认为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马太效应。
基于此,他2001年进一步通过网络数据证明了布拉德福定律的存在性和正确性,这一结论为布氏定律作为情报学基本定律提供了充分依据,受到美国情报学会前任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chael Burcland教授高度评价。传统的在故纸堆里的学问,被马费成他们迅速做成了现代新学科的增长点。
接下来,他引入概念地图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用实验和实证方法实现了评价过程和系统原形。这一创造性成果,2009年获得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马费成还敏锐地意识到情报学与其他学科越来越多的交叉融合。他进一步开展知识网络演化及知识网络中的群体行为、热点趋势探测,系列论文3篇发表在国内权威杂志上,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在一期上全部转载;两篇被本学科领域国际顶级杂志采纳。《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的一篇经典文献。
马费成还利用自己的长期积累,提炼出情报学的六个基本原理,其成果主要反映在论文《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和专著《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中,为情报学理论大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这些成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并被广泛引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情报学和信息管理是我的生命,我这辈子干了一件我喜欢干的事。”马费成说。
继往开来,信息资源造福人类
马费成自喻自己就是一个“信息人”。在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领域,通过对国外复杂纷纭成果的考察分析,马费成区分出企业、政府、图书情报界的不同研究范式和共同特征,总结出信息资源管理沿革发展的历史过程。他强调在以技术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手段的同时,要重视社会、人文、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并认为这是净化当代信息环境,克服信息爆炸的有效的途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2000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数字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和利用研究”2004年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字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管理机制研究”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资助,最终成果反映在2012年出版的专著《数字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和利用研究》、《网络信息序化原理》以及课题组即将出版的系列专著中。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貌日新月异,马费成决心要为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放信息服务的正能量。他提出,信息经济学应当研究信息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而不仅仅是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研究。并且他开始对信息商品的价格、信息市场运行机制,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规律,信息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马费成曾为科技部制定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标准规范,为教育部社科司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特色数据库标准,他为深圳出版集团、汇海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科协、发改委等提供有关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决策性咨询报告也被采纳。
此前,他在德国国家信息中心从事合作研究工作,同时到英国、法国等国十多所著名大学访问讲学,还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技情报系统,并就世界综合情报发展计划与该系统总干事进行了会谈,他提出的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他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访问讲学并从事过合作研究工作,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研究员。他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协会聘请的国际信息素养特别会议专家,国际数字人文网络亚太区学术代表。
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信息平台上,马费成一次次经历从无到有的煎熬和喜悦。
明确方向,引领信息管理学科发展
武大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重镇。自1992年担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即现在的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到2005年4月退居二线,马费成引领该学院历时12年。他亲切地把学院称作“一生的邀请”。
在此期间,他率领领导班子制定了学院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在该规划框架下,学院花大气力对学科结构进行调整。明确了各二级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对学院队伍和资源进行重组配置。学院无论是科研课题的申报与选择,还是在教学体系的确立与教学内容组织,都以规划确定的方向为基础。就是这些措施,确保了信息管理学院的学科始终与时代同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十多年来,信息管理学院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方面,都产出了大量的成果,得到全国同行认可。该学院在1999年申报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与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申报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0年获准建立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在信息产业部支持下建立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在2002年双双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在两次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费成按教育部提出的五大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组织的两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基地。图书馆建设获得国家“211工程”项目资助,并在国家“985工程”项目资助下,建立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基地。这些成果的取得和创新平台的建立为信息管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情报与文献学评审组副组长和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01-2005),马费成主持并参与了这些学科培养规范的制定和咨询工作,起草了相关研究报告,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科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有用之才
他从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便与中国的信息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马费成明白,要教出本行业的领军人物,只有爱生爱岗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高水平的教学经验。为此,一留校任教他便与同事们一道对欧美同专业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大量调研,比较研究,借鉴他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的成功经验。
他没有就此止步。培养学生,就要培养有用之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人才?他又和同事们一道对本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综合大学科技情报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特点,制定全新教学方案,大大改善了这个传统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可转移的智慧。
激情和豪迈的背后,是惊心动魄的挑战。他在主讲“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经济学”时,注重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制与开发,研究与后续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功夫不负有心人,该课程随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领导的“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马老师把我带上了科研之路,我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发表了4篇重要的学术论文。”马费成的学生李东昊说。马费成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5名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指导的硕士生两次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特等奖和全国银奖,一名本科生获得湖北省一等奖;马费成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我有一个基本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求必应;如果可能,还应当无求先应。”马费成对记者说。
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方卿教授告诉记者,马费成热爱学院,喜欢和学生呆在一起。他还利用忙碌的工作间隙,参加学生聚会,和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他是一位拥有特别判断力的人,他的著作影响了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和信息管理学科。”一位学者在博客上这样评价马费成,这也正代表了学界的一致看法。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