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测绘学较枯燥难入门 怎样留住更多本科生

【楚天都市报】武大六院士20年坚持同上一门课

发布时间:2017-09-11 10:36 来源: 作者: 楚天都市报记者郭文杰阅读:
A A A

9月4日是武汉大学开学的日子,一大早,85岁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宁津生院士就来到学院,为即将给大一新生主讲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做准备。尽管这门课已经讲了20年,但每次讲课前,宁津生院士都会重新备课,丝毫不马虎。

由宁津生院士发起的面向大一新生的《测绘学概论》,被学生们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因为主讲这门课程的,是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六位院士。从1997年起,六院士每年都会为大一新生主讲《测绘学概论》,20年来从未间断。他们的谆谆教诲,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发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投身测绘学科。

经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武汉大学六院士当选为2017年8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在楚天都市报等主办的“寻访荆楚好老师”评选活动中,武大六院士也名列其中。

六院士开课为留住学生

几日前,记者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见到了宁津生院士。

作为《测绘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发起人,宁津生院士说,发起这门课的初衷,是想留住更多学生。上世纪90年代,测绘学科及测绘行业长期不被社会所了解。“那时候很多人对测绘学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人拿着三脚架一样的仪器到处测量。”宁津生说,由于对测绘学科的不了解,第一志愿填报测绘学专业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分到测绘学专业后,也会在上完大一后转专业。

测绘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能应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领域?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宁津生感到,急需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让刚入学的新生对测绘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宁津生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学院其他院士的响应。1997年9月,由六位院士主讲的《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这门课程一学期共12节课,每位院士讲两节。每年的第一堂课,都是由宁津生院士主讲。“20年前第一次讲这门课时,我心里还是很忐忑的,不知道学生们会不会喜欢。”宁津生回忆道。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院士们尽量避免用太多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切入,用科普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们讲授。

在课程上完后,学院也向学生们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们都对测绘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比例在减少。“没开设这门课之前,每年转专业的学生有10%-20%。开设这门课后,转专业的学生逐年减少,还有很多学生申请从其它专业转过来。”宁津生欣慰地说。

讲课各有绝活拒绝枯燥

六位院士分别代表着测绘学科的六个领域。宁津生院士对测绘学进行总的概述,李德仁院士主讲遥感技术、数字中国、智慧中国,刘经南院士主讲卫星导航、定位,张祖勋院士主讲现代摄影测量,陈俊勇院士主讲大地测量,龚健雅院士主讲地理信息系统。

如何将枯燥的测绘概论课讲得通俗易懂?课堂上院士们也纷纷使出自己的“绝活”,让学生们像“追剧”一样一节课都不落下。

宁津生院士非常平易近人、随和,只要有学生提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解答。尽管已85岁高龄,但他对于当下的电子潮品、流行软件很了解,经常会用电子产品演绎测绘科学,课后也会用微信和学生们交流。

把摄像机放到飞机上进行测量,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放到卫星上呢?李德仁院士在课堂上会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和思考,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张祖勋院士的课堂则充满趣味性——从反映“两弹一星”研发过程的电影切入,延伸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智能通信的移动终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发展等生活中的实例,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

刘经南院士爱读文史书,特别喜欢《红楼梦》,他善于用历史故事结合专业讲解知识点,“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刘经南院士说。

每位院士的课堂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很快,《测绘学概论》就成了“爆款”课程,场场爆满,不仅测绘学院的学生,其它专业的学生也来听课,甚至其它大学的学生也赶来“蹭课”。对于这些渴求知识的学生,不论来自哪个学校,院士们从不拒绝。

课程的火爆,也让六院士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明星”,不少学生都会带着教材,下课后请院士们签名。“还真有当明星的感觉。”宁津生院士笑着说。

高龄院士还将继续讲下去

如今,《测绘学概论》这门课的学生从开始的600人,扩大到了2000人。这门课已成为一门通识课,不仅是测绘学院新生的必修课,也是地球物理、地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六位院士都要将这门课程讲三遍。“六院士课堂”的名声,也从武汉大学扩大到全国,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也被教育部评为精品课程。2013年,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被“移植”到同济大学,宁津生为课程负责人。此外不少学校也开始效仿武汉大学的做法,开设类似课程。

20年来,面对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院士们无论多忙,都会准时站在讲台上,有的院士甚至坐飞机专门从国外赶回来上课。尽管已经讲了无数次,但院士们从不敢懈怠,每次讲课前都会精心备课,他们年年讲,年年新,不断地把测绘学最新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充实到课堂里。

如今六位院士里,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0岁,其中五位都过了退休年龄,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休息一下。在院士们看来,院士与学生犹如“大鱼与小鱼”,课堂如水,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以身示范。“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本科教育是根基,根基一定要打好。”宁津生院士表示,只要身体还可以,他就会把这门课一直讲下去。

推动中国测绘学弯道超车

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测绘教育之都”,测绘学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前三,在国家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武大测绘学一直稳居全国第一。

六位院士不仅是顶尖科学家,更是孜孜于科研报国的践行者、测绘学科历史的书写者。从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以来,六位院士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测绘行业从弱向强的发展转变,亲手推动中国测绘科学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

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师徒三代院士都曾留学国外并表现优异,学成后都在第一时间回国,将一身本领献给祖国的测绘科研事业,他们的报国之路在全国测绘界早已传为佳话。

宁津生院士的团队创新性地解决了精密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多项理论和技术难题,完成了从米级到分米级到厘米级再到亚厘米级三次精度提升,为我国现代高程基准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新技术体系和标准。刘经南在国内最早开展全球定位系统研究,为国产“北斗”做出杰出贡献,打破了美国GPS定位系统雄霸天下的神话。张祖勋14年主持研制出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软件,目前软件产生的经济效益已逾亿元。陈俊勇推导的1980世界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上采用至今,他还主持建立了国家GPS网。

六位院士用对标世界强手、投身国家战略需求的不懈奋斗历程,书写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真谛,引导新生从走进武大时就树立远大理想,立下报国之志。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70909/ctdsb3170327.html

(稿件来源:《楚天都市报》2017年99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