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马宁 张毛清)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又是一年春花烂漫时,“最美校园”的美誉再次成为不少高校的负担。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日前在131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的随机调查,仅有18.21%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高校鲜有游客进入,有26.17%的学生表示游客进入学校对校园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春风春色中,高校也迎来“花季”的烦恼。
面对蜂拥而来的人流,是守住校门,还是设法疏通,不同学校的选择不尽相同。
在每一所春花盛开的学校,都有一群哀叹“人太多”的学生。每年樱花季,始终雄踞各种“最美大学”榜单之首的武汉大学注定难以逃脱全城围观。历经去年的“樱花劫”后,今年,学校微信主动劝导民众“天涯何处无芳草,武大樱花看不了”。武汉大学新闻发言人李霄鹍介绍,今年的18万张免费赏樱券全都通过网络实名预约发放。
李霄鹍介绍,工作日每天在网上放出1万张预约券,周末时每天放出2万张。从最终我们观察的结果来看,两周的时间,一共将近18万人通过预约、拿了预约券,并且有90%以上的人核验了二维码进入校园进行观赏。往年没有像今年一样进行网络统计、没有介入互联网+的手段,只能预估高峰期的时候,一天大概要突破10万人。
此举效果如何?在校研究生宋博说,今年人流比去年有所减少,但到了花季的周末,他仍然感叹,人太多。
宋博说,限流之后,在樱花这块会设卡,观看樱花时,在樱花区域里,拥挤程度会高一些,周末时拥挤大约在8到9分。但是在其他路线、包括我们平时上学的路线会相对好一些,大概拥挤的指数只有2、3分。
为人潮所困的学校不在少数。3月初,郑州大学甚至为此发布公告称:“3月11日至5月15日,工作日禁止一切闲杂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禁止校外机动车(含出租车)及非机动车进校。”在引发激烈争议后,学校撤下公告。
通过“预约”而非“禁行”的校园限流尝试早已有之。在2009-2010学年,清华大学就作出相关规定,团体参观不仅有固定路线,且需提前3至15天网上预约;个人参观不需要预约,但须持本人有效证件登记。“预约”进校园是否是大势所趋?高校应当更封闭,还是更开放?
同样以“美丽校园”著称的厦门大学,其限流措施不限于花季。厦门大学保卫处副处长陶元升介绍,学校从2012年起推行门禁管理,但实施过程中频遇阻挠。
陶元升说,因为现在的限流,周边的黄牛、黑车、卖假卡的一直在困扰学校。整个校园的范围非常大,有时候确实是防不胜防。
陶元升说,相比北大、清华的限流措施,厦大更有自己苦衷。
陶元升说,从清华的情况来看,是总量控制,游客一到这个数量就不再接受预约了。它的教学区、景观区和生活区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它有办法设置一块场地不允许游客进入。但厦大的状况是,教学区、生活区还有学生住宿区都是交叉混合在一起的,包括办公区也是一样。游客一放进来,我们就没办法控制游客走哪些区域、不能走哪些区域,最多只能在教学区设一些提示标志,但是有些游客还是没有严格按照标识的提示,到教室围观、拍照,这些都会影响到正常上课的学生、老师,甚至讲课也会受到影响。
厦大遭遇的现实也许更接近大多数高校面临的问题:原本为学生生活便利规划的几点一线,在游客涌入后成为混乱的根源。调查中,超过26%的学生认为游客进入学校对校园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人直言,“如果由于一个学校的附加价值对它的学术产生影响,尤其是当这些游客确实妨碍学生的学习及正常生活的时候,对在校学生是不利、不公的。”但在武汉大学新闻发言人李霄鹍看来,管理难不能成为无视学校公益属性的理由。
李霄鹍表示,今年政策做了双向平衡。作为大学,毕竟是承担国家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这是最根本的特质,保证校内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是第一位要做到的。同时,大学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它应该保持和社会同步,同时它应该是有开放精神的、公益的。也要考虑社会对高校的需求,社会公众进校参观的愿望。所以现在重要的就是做好两者间的平衡。
http://china.cnr.cn/xwwgf/20160405/t20160405_521796083.shtml
(稿件来源:央广网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