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如何求解降雨径流非线性响应关系的难题;首次发现了受控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下垫面多要素组合的时变增益产流规律,揭示了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水文非线性机理;建立了水文时变增益系统模型,解决了水文非线性理论中“复杂关系中找出简单关系”的科学难题。
“科研道路是漫长的,有高潮,也有低谷。我很庆幸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因为这份热爱,辛苦也是快乐。”1954年出生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夏军,此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回顾自己的科研经历,他如是说。
水,润泽情怀,成就梦想。自上世纪70年代初结缘水文学及水资源,夏军在这条研究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31岁时,成为我国首位自主培养的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这是中国学者首次担任国际知名水组织主席;2011年,获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授予的“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去年,成为首位获得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的中国学者。
1975年8月,就读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夏军在河南驻马店实习时,目睹一场特大暴雨造成的水库垮坝事故,洪水导致当地群众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怀揣着投身水利事业的理想,他从此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行走在水文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的夏军常常用“沙袋子”精神鼓励自己:只有承担更重的任务、更大的压力,等卸下沙袋时,才能走得更快,跳得更高。
背负着这样的“沙袋子”,他潜心研究,围绕水循环非线性、水系统多元耦合以及全球变化影响的不确定性科学问题,取得了系统性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夏军注重把水科学应用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起来。他在分布式TVGM基础上,发展了以水循环为纽带耦合水质过程、水库闸坝群运行的水系统新途径,其成果在多个流域得到应用,使曾经多次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淮河干流,事故概率减少了75%以上。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51208/hbrb2796897.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5年12月8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