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30周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全国著名防艾专家、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他称,目前艾滋病新发现病例90%以上是通过性途径传播,“找我看艾滋病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是当前防艾面临的新形势。
桂希恩教授今年79岁,他的办公室里挂着本世纪初河南上蔡县文楼村村民赠送的牌匾。桂教授指着牌匾说,中国对待艾滋病的观念有了很大进步,当年到文楼村从事艾滋病工作,村民欢迎,当地并不欢迎,不愿别人知道有艾滋病。如今中国每个月公布一次艾滋病新疫情。
“但我们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他表示。
感染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作为医生我非常不愿看到”
桂教授说,中国实现了无偿献血,血站规范管理,过去因输血感染、血液传播已经控制。新发现的病例90%以上是性途径传播,特别是在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上升很快。去年8月,桂希恩曾向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反映,“就在我的办公室里,得了艾滋病而找我的学生已经到130多人”。
“现在,一年多点的时间,这个数字已经到170多人,新发现的多了40个。我只是坐在办公室啊,实际数字肯定比这个多。”桂希恩忧心地告诉记者。
“来找我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高校,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都有。”桂希恩说。
“一位患病学生来找我的时候,正在参加校学生会的竞选。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的学生回汉度暑假,病倒了,到我这一查,就是这个病。大多数患病的学生是自己来找我的,也有父母陪着来的,父母在我这里无一例外痛哭流涕,这样的情景,作为医生我非常不愿看到”。
曾多次进高校做防艾演讲
“青春要设防”今天仍不过时
桂教授2007年主编了《与大学生谈艾滋病》一书。原本和香港专家约定,去年重编这本书。他告诉记者,现在决定不编了。“编这本书时,找我看艾滋病的大学生只有22人,现在却有170多人了。这说明这本书没有起到作用”。
桂希恩表示,根据调查,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患者很少,多数是在大学期间感染上的。他认为,大学生不缺少知识,而是“知行分离”。他的患者中有来自医学院的学生。
桂教授在武汉的高校做过多次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演讲,他遗憾地表示,在这些高校,艾滋病的感染者还是越来越多。
桂希恩表示,2007年曾说过“青春要设防”,“这个说法今天仍不过时,与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人发生过于亲密的关系,是轻率而危险的”。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研究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但是如果不改变自身的行为,我们的斗争终将失败!”桂希恩重复了发现艾滋病病毒、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科学家蒙太尼尔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值得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深思。
已有大学生患病去世
“艾滋病仍然是可怕的疾病”
桂希恩教授表示,过去说艾滋病不可怕,“但我现在想说,艾滋病仍然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虽然新药越来越多,但是没有突破,能根治的依然没有。
如今,治疗艾滋病药物的进步可以让患者长期存活,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但是患者需终生服药,长期服药会带来副作用及耐药性。患上艾滋病,对今后的婚姻家庭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患上淋巴瘤、卡波氏肉瘤、宫颈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概率比普通人要大。“我的两名艾滋病学生患者已经去世,一名死于淋巴瘤,一名死于直肠癌,都是只有二三十岁的年龄,这绝不是正常死亡。还有几人面临肿瘤转移”。
http://cjrb.cjn.cn/html/2015-11/29/content_5491473.htm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2015年11月29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