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把我国卫星定位带入“厘米时代”

——记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获得者武汉大学团队

发布时间:2015-01-10 21:26 来源: 作者: 中国教育报记者柯进阅读:
A A A

借助海上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服务系统,实现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向渤海地区水上航行的船舶提供实时厘米级定位和分米级导航服务。由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开发的此项技术,将我国卫星高精度定位带入国际领先水平的“厘米时代”。

这只是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成果的一项实际应用。这个由武汉大学李德仁、刘经南和龚健雅3位院士带领的团队,凭借多年在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追赶科技最前沿

今天,即便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也要用李德仁的理论来校正自己的航测平差系统。李德仁说,中国要建成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首先要自信,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李德仁的这种自信成了团队的精神支柱,团队研制的具有中国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吉奥之星”,在全国七大江河数据库建库工作中,一举击败老牌的美国ARC/INFO软件,成为全国测绘系统数据库生产的主要软件,打破了国外GIS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研制的道路移动测量系统,采集了我国300多个城市的街景影像……

30年来,李德仁带领的团队取得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助推中国跨入世界三大最重要航测遥感强国之列。李德仁说:“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软件来分析自己的地理信息数据。”

服务国家,造福百姓

你在下班途中,可以远程遥控启动家里的电器;借助无人驾驶汽车,盲人也可以开着汽车逛街……这样的生活图景,正是李德仁为测绘技术研究勾画出的一种未来福利想象。在李德仁看来,科学研究既要立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要造福老百姓生活。

李德仁团队率先提出的3S(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就是如此。3S集成不仅突破了传感器位置姿态自动测定的关键技术,将我国应急测绘主要技术指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今天,借助李德仁团队研制开发的青藏铁路“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铁路管理人员只需通过“三维立体地图”,点击鼠标,就能监管千里之外的沿路设施,显示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差。

创新的路上永远年轻

“拿到最新的资料,我会立即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李德仁说。

“一个人本事是有限的,你只要有思想,可以找更多的研究方向,让你的学生、同事都去努力成长。”李德仁动情地说,“比如我的学生龚健雅院士做地理信息系统,就超过了我,我感到很愉快。”

“我最本质、最喜欢的工作是做一名教师、一名导师,我的责任是传承学问,培养接班人。”截至目前,李德仁院士已培养了145个博士,是全国带博士最多的导师之一。

正是这种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团队的每个人。20多年来,这个团队围绕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精密空间定位、遥感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和3S集成5个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重大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并在国际上首创了测量误差处理与可区分性理论、首次证明了国际上3个坐标转换模型的等价性,解决了大地测量坐标系转换理论难题,提出了航天器快速精确定轨理论,研制出北斗及全球各类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定位及相应的服务系统,使我国相关的技术成果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到2020年,我国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将达到200多颗。所以,我现在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把天上的卫星用好。”李德仁说,希望通过研究,能像互联网一样,把数以百计的卫星统起来,实现卫星组网通信、实时处理和快速响应,把采集到的数据在天上处理好,然后直接把信息发到每个需要的人手上。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1/10/content_429449.htm?div=-1

(稿件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110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