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三院士领衔创新 老中青共同发力

【湖北日报】武大团队“甩开膀子”走在国际前沿

发布时间:2015-01-10 08:31 来源: 作者: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吴江龙阅读:
A A A

昨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7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代表他的团队——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获颁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做专业工作的人,应该尽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满足国家的需求。我们做了应当做的事情,得到了很高的荣誉,团队成员都非常高兴。”李德仁院士欣喜地说,团队多年努力工作,对照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进行攻关,克服各种不利的条件,争取把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做到又好、又快、又灵巧,既满足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服务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团队要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在强军、富国、利民三个方面更上一层楼。  

创新团队奖于2012年开始设立,迄今全国共有9支团队获奖,武大是继清华大学后第二个获得此奖的高校。  

该团队目前有78人。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3位院士为第一梯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第二梯队,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优秀博士、珞珈学子为第三梯队,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发力。“甩开膀子搞创新,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培养拔尖人才。”李德仁院士这样形容他的团队。学术大师引领方向,中坚力量成果丰硕,青年学者快速成长,这支团队成为本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群体之一。以团队为核心支撑,武大2012年获“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全球领袖奖”,该校测绘学科被誉为“世界三强”和“亚洲第一”。  

该团队的人才培养有“秘诀”: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重大专项研究中培养领军人才,将年轻人放到重大项目攻坚第一线。张过教授仅38岁,在团队已工作9年,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资源三号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研发,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类活动80%的内容与空间信息有关,利用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能快速获取、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对保障国家安全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重大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硬件限制,我国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和欧美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以遥感对地观测为例,至2010年,在卫星遥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上,美国达到了4-5米,而我国只能达到300米左右。以汶川地震应急为例,36 小时后才获得第一幅面我国自主卫星的震区遥感影像。  

武大团队聚焦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惊人地产出一大批重大成果:首创测量误差处理与可区分性理论,解决了测量学中的百年难题,被国际上称为“李德仁方法”;在核心元器件受限条件下,将我国光学卫星遥感影像直接定位精度从300多米提高到10 米以内,使资源三号测图精度达到“中国第一、国际领先”水平;提出了航天器快速精确定轨理论,将定轨精度从5-10米提高到2-3厘米,位列国际前三;攻克了“龙计划”雷达遥感地表形变监测核心技术,精度达到毫米级国际领先水平;研制了支撑天地图的虚拟地球系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够提供数字地球系统服务的国家;率先提出了3S集成理论……这些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北斗还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团队获得的成果,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也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李德仁院士多次深情地谈起:“数据也许是冰冷的,但我希望通过这些数据,为人们带来温暖的生活。”  

48岁的吴华意教授感慨地告诉记者,学术带头人的眼光、开放的科研环境、课题的现实针对性,让团队成员的研究有足够的高度、宽度和深度。  

目前,该团队正在努力攻克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两个国家重大专项的技术难关。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50110/hbrb2521373.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5110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