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四川日报】一张合影上 逐渐远去的6个学生兵

发布时间:2014-08-18 08:32 来源: 作者: 《川报观察》客户端 陈荞阅读:
A A A

抗战最艰难的1943年,大批在四川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当时在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共有154人投笔从戎,为国为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他们当中川籍学生兵最多。

——武汉大学档案馆原馆长徐正榜

 

201348日,在双流县华阳滨河路滨河花园72单元的一间普通住房里,92岁的刘复前老人心脏病突发去世。这是又一位参加了抗战的四川老兵离我们远去。

今年8月,刘复前老人的战友,也是耄耋之年的陈方华老人得到消息,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看了又看,追忆他们一起在四川乐山就读武汉大学时学习生活,在滇缅战场打击日寇的峥嵘岁月……

热血青年四川出发打鬼子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四川聚集了从已沦陷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流亡来川的知识青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先后搬迁到云贵川地区。

当年3月,一张布告出现在位于乐山嘉定的武汉大学校园中,为史迪威将军招聘英语翻译的消息迅速在校里传开,年轻学子热血沸腾,校里掀起从军热潮:上前线当翻译打鬼子去!

正在武汉大学求学的刘复前、李晓声、陈文林、任庭文、陈方华、薛佩瑜等6名大学生和校园内其他学子立即报了名。学校的人员选送工作,由时任武大教务处长的朱光潜教授直接负责。经过初步筛选,刘复前、李晓声、陈文林、许泽未、任庭文、陈方华、薛佩瑜等10名同学的英语考试皆在80分以上,第一批被选上。19435月,刘复前等6人搭乘一部运粮的汽车从乐山赶到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报到。他们从九龙坡机场搭乘一架美国军用飞机到了印度,随后奔赴滇缅战场。

在战场上,6个年轻人分别在战地医院、野战部队等单位工作,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迎来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之后,参军学生陆续离开了军队,回到学校继续他们的学业。刘复前、李晓声、陈文林、任庭文、陈方华、薛佩瑜6个同时投笔从戎的同窗,相约拍下这张“武汉大学从军同学”合影照。照片上的6个年轻人踌躇满志,似乎正站在远大前程的起点。

临终前老战友再“相聚”

2011年春,病情危急的91岁老人李晓声拿出这张泛黄的照片嘱托儿子李英援:一定要尽力找到照片上的同学兼战友。20115月,李英援通过网络发出第一条微博,用父亲抗战胜利后在武汉大学和其他5位同学的合影作为线索,希望寻找照片中的健在者。

20116月,在媒体和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帮助下,李晓声昔日的同窗和战友陈方华在武汉被找到。

201167日,当记者和志愿者带着好消息来到医院探望李晓声老人时,老人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找到昔日战友,也许是对这位抗战老兵最后的安慰。

2天后,201169日,李晓声老人离开了人世……

2012年,李晓声去世一年后,他另外一位战友刘复前在四川成都被找到,李英援的后辈与刘复前家人建立起了联系,每到“七七”事变、“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两家人都会打电话相互联系。

通过李晓声,大家知道了武汉大学的6位青年学子曾经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滇缅战区抗战。

外孙回忆:他对我亦师亦友

如今在成都上班的刘澈,回忆起自己的外公刘复前是满怀崇敬,“他是我的外公,但他对于我本人来说亦师亦友”。在刘澈很小的时候,外公就给他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但那个时候不晓得外公参加的是国民党的部队,知道后我们也感到十分震撼。”

在刘澈的印象里,外公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每天坚持关心国家大事以及国际局势,对政治金融非常熟悉。刘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外公英语非常好,也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让我受益至今。”

刘澈介绍,目前照片中的老人仅有住在武汉的陈方华老人在世。

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4/08/15/20140815751073968813.htm

(稿件来源:《四川日报》2014815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