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奖励大会昨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团队完成的“红莲型新不育系珞红3A与超级稻珞优8号的选育和利用”获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朱英国院士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超级稻珞优8号已累计推广2300万亩以上,其中湖北每年达100万亩左右,亩产达700公斤左右。”
一种杂交水稻惠及5亿多人
尽管已是73岁高龄,在武汉大学里也早已有了自己的温室实验室,但朱英国院士至今仍是一只“水稻候鸟”。“一个冬天朱院士至少要去海南四五次。”团队成员李绍清副教授说。
这样的“候鸟生活”已经持续了40多年。每年的春夏之交,朱英国和同事们便在湖北育种;秋风乍起,他们就奔赴广西南宁;严冬将至,再转战海南岛,直到次年4月,才揣着希望的种子返回湖北。
朱英国从小目睹土地贫瘠、粮食短缺带给父辈们的悲伤故事;上大学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惨烈的饥馑更让他刻骨铭心;“让世界远离饥馑”成为他至今不渝的志向。
大学期间他开始参与杂交水稻试验,毕业留校后便专注于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4年湖北省成立了水稻三系协作组,他被任命为组长,从此开始了“水稻候鸟”生涯。
功夫不负有心人,“水稻候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红莲型、马协型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实现了产业化,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试验表明,红莲型杂交稻在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华南地区和河南南部均能种植。目前,他们通过审定、认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达20个,并形成了政产学研的推广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余万亩,惠及5亿人口。
“珞优8号”为农业增效超42亿
近年来,超级水稻成为热点,其实超级水稻在湖北已经大面积推广,而这与朱英国院士有着密切关系,正是他研发的珞优8号超级稻适合湖北甚至长江流域,让湖北许多农民种上了超级稻。
朱英国高兴地说,目前珞优8号超级稻已累计推广2300万亩以上,每年种植面积在300-400万亩,其中湖北每年达100万亩左右,亩产达700公斤左右。珞优8号获得直接经济效益6.292亿元。增产稻谷10.68亿公斤,节约化肥6000万公斤,为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42.71亿元。
省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珞优8号作为一种中稻,给湖北农民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了解,目前湖北大概3000万亩水稻,其中2000万亩左右为中稻,平均亩产为608公斤,但珞优8号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00公斤左右。“如果湖北中稻能更大面积种植珞优8号,不发生不可抗力因素,将大面积增产。”相关负责人说。
难得可贵的是,超级稻珞优8号大范围种植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还是优质稻,达到国家二级水稻优质米标准。“目前我国超级稻达到国际二级优质米标准的非常少。”朱英国说。
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可实现吗?
水稻种植面临天气多变、土壤污染和环境恶化等困境。“正因为此,红莲型稻种需要通过不断改良,增强适应性。”朱英国说,目前他推出的珞优10号,就具备有天然抗虫抗病害的特点。
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创新,提高亩产是外界的希望,袁隆平院士曾说超级水稻亩产1000公斤目标可以实现,一旦大面积实现,我国水稻产量将大面积提高。作为我国知名水稻专家,朱英国院士说:“未来大面积实现是有可能的。”
朱英国说,目前超级水稻亩产1000公斤,更多的是从试验田亩产量来讲,还做不到大面积推广。他介绍,2009年,国家组织36个水稻品种在湖南隆回评比,超级稻珞优8号第一名,亩产达到1280公斤。“那个地方特别适合种水稻,各种条件都非常好。”
水稻产量与株型、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和高光效的C4(碳4)基因都有关,不可能一个好的稻种就让水稻实现亩产1000公斤。朱英国说:“目前来说,大面积推广亩产1000公斤还很难,但未来通过改变各种因素是有可能实现的。”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02/470300.html
(稿件来源:《长江商报》2014年2月26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