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长江日报】“极地测绘之父”鄂栋臣四次赴北极考察

武大科考人员目前正在北极考察

发布时间:2013-05-16 18:11 来源: 作者: 长江日报记者胡洁阅读:
A A A

“已经得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很高兴,这对中国的意义很大。”武汉大学教授鄂栋臣感叹。

已是古稀之年的“极地测绘之父”,曾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赴北冰洋考察,更是首次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的科考人员,他如今仍在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对中国极地科考进行着密切跟踪研究。

从将第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鄂栋臣自1996年以来四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而他更是以65岁高龄在2004年参与建设北极首个考察站黄河站。

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国家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这里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鄂栋臣告诉记者,两极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镜。通过对极地的科考研究,能准确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对北极的科考主要任务是监测北极冰川和洋流的运动、维护北极GPS跟踪站等。

据了解,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从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已先后有100余人次远征南北两极,连续参加了中国29次南极考察和10余次北极考察。该中心副主任王泽民目前正在北极进行科考项目,此次项目将持续20多天,预计下周回汉。

而该中心另一位副主任庞小平教授,也于去年刚刚参加了北极考察队。她说虽然科考项目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的黄河站附近,但从局部也能真切的感受到全球变暖对北极冰川融化的影响。

在她看来,对极地科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也有利于中国参与勘探开发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显示了中国肩负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和责任。

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5/16/content_5162067.htm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2013516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