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宁亚飞、李晗)战时无畏、归来无恙。6月8日上午11时25分,在结束53天的支援任务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的40名医护人员搭乘MU7124次专机离开上海虹桥机场,于当日12时45分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2022年上海抗击疫情期间,人民医院先后派出2支援沪医疗队共计71名医护人员,分别驰援上海方舱医院和重症危重症定点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他们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医护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合“武汉方舱经验”“重症救治经验”,并因地制宜再创新,同心守“沪”以“一老、一少、一重”为核心的新冠感染者,与上海本地和外省援沪医疗队共同奋战2个多月。
4月17日,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20名重症医护人员进驻上海市第九医院(北部院区)ICU,对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开展救治。这批队员经历了武汉战疫的大考,其中最小的年龄仅24岁,却积累了丰富的新冠重症救治经验。医疗队党支部书记、领队周建林介绍,51天时间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与湖北兄弟医院共同负责管理16张ICU床位,收治52例患者。依照重症救治的“武汉经验”,队员们根据病情不同精准调整方案,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援沪期间,重症团队开展了大量重症特色诊疗如俯卧位通气、清醒俯卧位通气、床旁超声、重症营养、重症康复等技术及青年骨干培训。实施近百人次俯卧位通气治疗,开展纤支镜10余次、床边气管切开5例等高危操作,促进了重症患者的早期转阴和肺康复,有效缩短ICU内住院时间,为高龄重症患者争取良好的愈后效果。
51天奋战重症病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医护团队主管病人32例,平均年龄80岁,最高龄患者97岁,平均合并3种以上慢性疾病,最终无新冠死亡及院内并发症发生,实现医疗过程零差错、病人救治零事故、医护人员零感染。他们过硬的救治本领和救治技术特色,获得了上海市和国家督导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据悉,中南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包括4名医生、15名护士、1名院感专家,多名成员曾在2020年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有着丰富的抗疫及重症救治经验。他们携带大量抗疫物资,与湖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一起共130名队员4月17日飞赴上海。
中南医院团队成建制接管上海华山医院北院的呼吸重症病房,精细化开展救治工作,累计收治重症患者44人,其中最高龄患者100岁,救治工作得到华山医院及患者充分肯定,并收获4名患者家属的感谢信。4月29日,中南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使用ECMO救治一位26岁的重症新冠患者,这也是华山医院北院成为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以来,进行的首例ECMO救治。
中南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队长项辉介绍,在援沪救治过程中,病房里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是高龄且基础疾病多,这样的患者往往最凶险,无论是医疗还是护理,医护人员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高龄重症患者救治难度较大,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医疗队员都会全力以赴,不放弃每一位患者,用医疗护理技术和医者仁心抢救一例又一例危重患者,并保持零差错、零感染的记录。
6月1日,上海市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中南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依旧保持紧张的工作节奏,精心救治8名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高龄重症患者。“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我们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并最终迎来了武汉战疫的胜利。”项辉表示,两年前在武汉抗疫中摸索出来不少重症患者救治方法,都在上海派上了用场。援沪医疗队用“武汉经验”为更多重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来时春寒料峭,归时盛夏已至。一次次汗流浃背地穿梭病床间,无数次防护服下与死神拼抢;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身影,用青春和操守、用汗水和奋斗,换来了一步步复苏的上海。
(供图:人民医院、中南医院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