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谋划】武大举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2-05-17 14:37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吴楚云、王徵)5月16日,学校举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出席,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陈伟、陈传夫及30余位学者代表与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主持。

会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发林领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精神。

罗永宽、李佃来、叶初升、黄志雄、陆伟、傅才武等6位学者代表先后发言,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回答他们心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认为,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当下境遇,探索真问题、大问题、新问题,做到深入挖掘、积极回应、自主创新。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表示,要立足中国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化、时代化为范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切实改变中国学术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努力摆脱“向西取经”的心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初升从话语体系、研究基础、队伍赓续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具有武大特色发展经济学、推动发展经济学转型升级的思考,强调要坚持以学术砥砺思想,避免自耕自作式的“小农”学术和自娱自乐式的“小资”学术。法学院副院长黄志雄从着眼于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系统性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我校法学学科增强中国特色、加强理论创新、加快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陆伟认为,“科学”和“中国特色”是正确理解时代之题的核心要义,要准确把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主动推动工作创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用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指导新实践,要立足两个“观照”,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从“斯诺难题”透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分和隔膜问题,表示已经进入“以文化创新引领技术创新”的时代,应着眼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积极开展文明对话和学术交流,聚焦中国样本,努力探索建立学科话语体系。

陈伟指出,学校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促进了学科的优良传承和发展,形成冷门不“冷”、绝学不“绝”的大好局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要追求科学的本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能刻意为了话语而话语。要努力推出更多精品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古典学科发展作更大贡献。

陈传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自觉回应时代关切,勇担时代重任,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引领性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功能,形成以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支撑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沈壮海总结指出,本次工作座谈会准备充分、质量很高,是一场学术研讨会、跨学科对话会。他就如何应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宏阔时代命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弄通,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同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部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理解、通盘思考;二是学懂,要把握“守正创新”这一核心要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增进原创性为目标追求,坚持以成果论英雄、“种出庄稼来”,坚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为人民做学问为理想,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三是做实,要自觉对标学校学院学科学术建设实际,以高度责任感和自信心思考发展进路、谋划工作实招,在主流主干上强优势、显特色、补短板、赢先机、铸品牌。

据悉,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组织召开本次座谈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切实举措和未来路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与会专家既谈学习体会,也提行动方案,期待为学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