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武汉大学师生积极关注此次大会,反响热烈。
校党委书记韩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加注重人才引育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科研支持、创新环境、后勤保障,切实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更好发挥武汉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对接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聚焦国家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人民生活诉求,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学习优秀科学家身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珞珈山营造好学、善思、精研、乐教的良好学风教风。
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会代表窦贤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重任,对我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支持科研创新,推动0到1的原始创新,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和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深化高端人才“强磁场”效应。作为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开展研究,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开展研究,更应该发挥好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发扬科学家精神,扎根祖国大地、秉持育人初心培育更多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未来,学校将瞄准“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深入发力,大力推进国家级科技大平台建设,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努力践行一流大学在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进程中的担当与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参会代表龚健雅:
虽然本人已参加了5次两院院士大会,多次聆听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但是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起了我本人和社会更强的反响。这是由于我们现在已处于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中,也处于两个百年的发展关键期,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使我们认识到我国科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我们惟有只争朝夕、奋勇努力才能赶超世界科技潮流,实现我国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次总书记的讲话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内容是,明确提出要减少科技人员的各种迎来送往以及各种形式主义应酬,保障科技人员足够的科研时间,使科技人员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研究。这一点引起了在场两院院士和科协代表的强烈共鸣,会场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我们要静下心来,专心科研,共同努力把我国科技水平尽快搞上去。
测绘学院院长、参会代表姚宜斌: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的制胜之道,科技创新能力已然成为国家硬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已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之道。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不仅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一方面,高校本身拥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又是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武汉大学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定要发挥综合性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承担起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成为集聚全球优秀科技人才的高地,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出更多的能够引领未来的大师。
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何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在世界百年大变局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自己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科技人员,身处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竭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一份贡献,不仅是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幸运和机遇,值得特别珍惜。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这一点犹如为湖北和武汉科技创新量身制定了行动指南,我们要紧抓机遇,把湖北科教资源优势转变成科技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当前武汉大学正践行这一理念,积极推动建设武汉光源大科学装置,努力打造支撑科学前沿研究、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高科技人才汇聚的创新平台,为中部崛起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振: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非常激动,既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又令人热血沸腾奋发向上,再次清晰明确地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在这个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时不我待的奋发精神,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之路贡献一份力量。
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显荣:
在当前部分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管理及评估工作中,一些繁琐、机械化的程序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一线科研人员的精力,导致科研工作者不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科研、做学术,也影响了一部分科研学术工作者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致使科研经费好钢不能用在刀刃上。近年来,科技届的减负行动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一针见血指出:“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总书记为科研人员减负降压的这番话,说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创新贵在专注,要为科研人员专注于研究留足时间和精力,千方百计保障国家创新能力。
基础医学院教授夏宇尘: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纵观历史,强国盛世必走科技创新之路。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崛起,一个共同原因是善于科技创新,使得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加速的发展,最终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在10年的海外求学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科技发展后来居上、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方面随着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研发条件显著改善,科技产出量质齐升;另一方面创新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科技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激励着我们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定明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研道路漫漫,我们科研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前能源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问题,作为一名能源化学工程研究工作者,完善理论并付诸实践,尽早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废弃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贡献绵薄之力,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总书记强调实验室与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地位,强调人才培养对科研领域的重要作用。作为动力与机械学院的一名教授,注重对博士生培养,在本科生课程讲授中合理添加我们的科研历程,尽可能保障研究人员能将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活动等,都将成为我未来的工作重心。
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程磊:
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科技盛会之一,今年的大会与以往相比有更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实践正处于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的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科技工作者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作为一名水利工程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认真聆听和学习了总书记讲话后深受鼓舞,党和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基础科学研究在实现技术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按照科学规律实现民族强盛的正确道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把科研创新与培养人才更好地结合起来,瞄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水问题,加强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研工作,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的水利工作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袁荃: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8日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让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领域、战略高技术领域、高端产业领域、新冠疫情防控、民生科技领域和国防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我感触最深的是,讲话中提到,“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我参加工作的这十年,感受到了国家对年轻人的重视。在实验室建设、科研仪器公共平台支撑、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学校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和省市各部门都给我们年轻人创造了很优越的科研条件。我们也同时是高校教师,肩负了为国家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的重任,一定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教育青年学生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测绘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万太礼: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但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作为学生辅导员,我们要有培养大师的自信,要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坚定科技报国信念,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引导同学们在国家重大需求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要讲好北斗组网、火星探测、珠峰测高等深海、深空、深地、深蓝战略高技术领域成就推动我国科技实力飞速发展的故事,强化学生对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专业自信;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基础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左文静: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一线的辅导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倍感振奋。当今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医学领域的进步突飞猛进,对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入精准调控阶段,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生命伦理的挑战。武汉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无论是保卫人民健康,还是探索医学前沿,一直都战斗在最前线。我们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健康中国”的意识,以身作则,做好教书育人和思想引领工作;加强引导,培养青年学生不懈奋斗的精神;顽强拼搏,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龙云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说,“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两院院士等科研工作者所说,也是对当下正在求学的学子所说。结合我前期的学习经历和近期的工作感触来说,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更加主动地聚焦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不仅仅关注论文热点,更要关心技术核心,正确地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站在更高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以更高的要求不断强化自己的基本功,不断地将所学应用在实际所需中。正所谓:“科技浪潮勇搏击,珞珈山上好读书。实践检验求真知,成果转化助推动。家国发展系心头,追求创新展宏图。”
基础医学院2019级博士生陈飞翔:
5月28日上午,通过直播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科研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开展工作的科学方法,也是推进基础医学走深走实的有力牵引。对于我们基础医学科研者来说,要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还要要聚焦疾病防控与治疗,致力于研究重大疾病(心血管、肿瘤等慢病)的高质量防治和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的快速应对,为人民医疗卫生需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2020级博士生韩承熙: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谈到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我印象最深刻,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为科技工作者解决“卡脖子”技术指明了方向。我们青年一代就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一名遥感学科博士生,应该扎根基础研究,坐住冷板凳,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动力与机械学院2019级博士生王天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提纲挈领地回顾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各项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由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必将要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我作为从事工程科学研究者中的一员,立志要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精神出实招、办实事、出实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以硕果累实回报社会。
水利水电学院2018级博士生吕宜卫: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创新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前沿技术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身为水利人,科技兴水自然也是题中之义。身为水利学子,我们在为无数前辈们的创新智慧倍感骄傲的同时,也应立足全局,关注国家现实需求,着眼水利行业发展转型需要,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第二临床学院2020级博士生王美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符合我们青年学生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期盼。特别是在人才评价、科技管理上,提出的“破四唯“,“立新标“,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活动的要求,让我对未来科技领域的风气生态,个人事业的发展前景信心倍增,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作为一名医学在读博士,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研究技术水平,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青年力量。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天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肯定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加强,化学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这是无数前辈们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身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自豪与重任在肩。在当前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下,科技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一名准研究生,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用专业所学服务国家、社会与人民,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城市设计学院2016级本科生凌昌隆: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扎根专业、勇攀高峰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鼓舞了我们青年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报国的信心。总书记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是未来创新的生力军,更应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瞄准科学技术前沿,努力学好专业本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将自身学习应用到服务国家发展的实践中去。科研创新要能耐得住寂寞,闯得了无人区,要能够面向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发展。青年人要努力将自身的科研生活、前途命运同国家需要、时代需要联系起来,成长为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水利水电学院2017级本科生卢聆江: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C919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制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民用飞机;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这一项项科技成就均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们青年一代也要向先辈们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将青春之花绽放在为祖国、为人民而不懈奋斗之中。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国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8日举行的科技盛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细细研读我发现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那就是“自立自强”。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书记在“自立自强”前面加了“高水平”这一定语,这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层次更深、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作为一名新工科生,我更加体悟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晰自己的责任。我们要以匠心对待自己的学习,下真功夫、学真本领,如此方有能力为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淬匠心之火,铸科技尖刀!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清源:
科技在国家发展中地位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也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本领,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立炯:
中国共产党风雨中摸索前行的一百年,也是中国科学技术深刻变革的一百年,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我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陆续创办了各类学校,为根据地培养各类科技人才,促进了边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在建设时期,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两弹一星”的突破性成就,我国的科技事业屡屡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才的引入,科技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我国的国防科技、疫情防控、高端制造等方面步入国际一流行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未来,为了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这不仅仅对院士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我们青年一代接续奋斗、勇攀高峰的鼓舞与激励。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周章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总书记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二是“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的持久投入”。搞科学要踏踏实实、沉得住气、忍受得了孤独。我们中的很多人会成为以后的科研工作者,应该真正认识到“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不忘初心,为祖国发展真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整理:赵路华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