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缅怀国士、传承精神,我校举办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1-05-28 22:45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记者相茹)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5月28日,袁老逝世第七天,武汉大学举办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座谈会,缅怀国士,寄托哀思,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校党委书记韩进出席学习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主持。与会师生代表首先集体默哀1分钟,随后观看了袁隆平院士的视频,重温袁隆平院士与武汉大学的点滴往事,怀念他为水稻育种事业和国家、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

“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音”。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光存、朱仁山教授分别回忆了袁隆平院士对武大杂交水稻学科建设所做贡献、与武大水稻团队的友谊,以及杂交水稻实验室合作共建的往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可亲可敬的袁隆平院士。

“一稻济世,万家足粮。”何光存回顾了袁隆平院士与武汉大学水稻团队的长期友谊和合作。何光存说,袁隆平搞科研非常认真严谨,一定要到现场眼见为实。在平时生活中,却是个风趣、和蔼的老人家。他表示,袁隆平院士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始终以服务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勇于创新、永不停止,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精神,会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师生也定会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武汉大学已故院士朱英国是袁隆平亲密的研究伙伴,朱仁山是朱英国院士的得意门生,早在1985年就结识了袁隆平。朱仁山说:“袁隆平和朱英国等老一辈科学家,经常下到田里工作、讨论。很多次,他们看到一个好的品种,来不及去找套鞋,把鞋一脱,裤脚一挽,便踩到泥水里去查看。”朱仁山记得他与袁隆平先生的第一次见面,那时刚参加工作的他第一次见到传闻中的科学巨匠,紧张地不敢说话,但袁隆平并无一点架子,十分平易近人、亲切和蔼。朱仁山表示,袁隆平院士走了,但袁老留下的杂交水稻仍在,袁老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永存。我们唯有继承他的遗志,将杂交水稻事业发扬光大,为构建人类粮食安全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告慰袁老的在天之灵。

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教授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的情怀和勇于创新、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的崇敬之情。“头戴草帽、挽起裤腿、站在田间,这就是袁先生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他说,袁老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将功勋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胸怀令人感怀。结合自己怀着满腔抱负从国外回国建设的切身经历,他表示,袁隆平的精神必将激励提醒一代代的年轻人,始终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在国家需要时能挺身而出;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坐冷板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袁老师的逝世,我感到无比沉痛。”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张倩是由袁隆平院士与何光存教授共同指导的学生。回忆起师从袁隆平院士的日子,张倩数度哽咽。她回忆说,2018年,张倩跟随指导老师一起向袁隆平院士报告水稻抗虫研究进展时,袁隆平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句话一直在她的心中萦绕,激励她不断钻研。张倩表示,她一定会牢记袁老师的梦想,传承袁老师的精神,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为国家繁荣富强、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杂交水稻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夏伟立表示,每位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对科学的热爱、对科研的不懈追求、对知识报国的决心意志。无论是2013年袁隆平院士作客“珞珈论坛”时的万人追捧,还是听闻袁老先生逝世后师生自发组织的深刻悼念、缅怀,都体现出了珞珈学子对学术泰斗的崇敬和对知识的渴望。他表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做一粒好种子,用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助力成长,做到努力学习、知识报国;甘于吃苦、艰苦奋斗;耐心细致,捕捉灵感;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韩进作总结讲话。他表示,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离去,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学习。“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结合袁先生的话,韩进对师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做一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要更加爱党爱国爱人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做一颗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种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们的老师、同学都是知识报国、科技报国的生力军,科研中要向袁老先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攀高峰,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三是要做一颗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种子。学习他身上不为虚名所累、不为金钱所困、不为权力所惑的名利观,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荣与辱。

“我们今天在这里集会,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号召全校师生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做知识报国的生力军。”沈壮海强调,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传承和发扬他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做永远的奋斗者和追梦人。他希望大家结合向袁隆平院士学习活动,在本职工作中落细落小落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袁隆平院士与武汉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武汉大学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攻关、共同进步。2003年,袁隆平院士受聘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教授。2011年3月,国家科技部批准武汉大学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袁老曾多次到访武大,其中,2013年10月27日,袁隆平做客武大“珞珈讲坛”,结果因为现场太过火爆不得不提前结束。他曾多次指导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指导我校老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与国家栋梁。2019年12月28日,两院院士李德仁曾专程赴海南拜访袁隆平,探讨合作开展农业遥感研究。

2003年,袁隆平受聘武汉大学名誉教授(供图:杨芳、胡骏)

2011年,武大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杨芳、胡骏)

(摄影:舒佩 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