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党史人物】张一悟校友:甘肃党组织创始人

发布时间:2021-05-18 14:43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阅读:
A A A

整理:徐应荣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东南方向14公里,距西北方向兰州市大约40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兴隆山下,有一幢崭新的建筑——张一悟纪念馆。该馆是甘肃省、兰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一悟1919年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夏毕业。他是甘肃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甘肃省党组织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第一个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首任书记。在他28年的革命生涯里,他为甘肃党组织的诞生、建设、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陇原大地的播种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8年6月28日,张一悟纪念馆(新馆)开放


一、辗转千里,寻求真理

1895年3月3日,张一悟出生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原名张毂,常用名张一悟,又名张仲德,字玉圃,号龛谷云僧。他7岁入私塾,随后进县城小学读书。12岁考入甘肃法政学堂,不久又转入甘肃文高等学堂。1913年考入甘肃省立第一中学(现兰州一中),1917年毕业。在兰州市读书期间,校园里传播的民主共和思想、抨击清政府统治的书刊,影响着青年张一悟,让他萌生了走出去的愿望。

1917年,22岁的张一悟与兰州同学张亚衡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两年后,张一悟、张亚衡与北京大学的同乡丁益三参加了“五四”运动。他们以“甘肃代表”的身份到段祺瑞官邸请愿,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张一悟认识了李大钊,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华民族的革命真理,并通过书信把五四运动的情况告诉亲人、好友和兰州的同学,使新思想、新文化在榆中地区开始传播。因张一悟、张亚衡、丁益三等同学经常活跃在斗争一线,被在京陇籍学子称为“榆中三杰”。

“五四”运动后,张一悟等人在北京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盯梢追捕。为了安全,经李大钊介绍,他与张亚衡南下武昌,秋季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在武昌高师读书期间,武汉党组织和董必武、陈潭秋(1919高师英语部毕业)、李汉俊(1922初高师任教)、包惠僧等等武汉早期共产党员对他影响很大。同时,张一悟经常去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认识了武汉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恽代英,受到恽代英等革命同志的影响。此时,他深刻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革命的人生观。

     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张一悟    在甘肃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张一悟

1922年3月,张一悟满怀激情地在毕业合影照上挥毫写下一首《调寄离亭燕》词:“三载同窗情深,那堪一朝话别。想来年豪谈痛饮,转瞬都成陈迹。鸿印等闲记,听悲歌初歇,不甘作新亭泣。愿猛击中流楫,他日天涯重聚首,应问成何事业?挥手各西东,欲挽人天浩劫。”这首词,抒发了他对革命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

张一悟(左靠石者)等在武昌高师背后的蛇山

image.png

张一悟的武昌高师毕业证存根

1922年7月,张一悟从武昌高师毕业返回家乡兰州,先后在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部队、省立第一中学和兰州女子师范学校(现兰州三中)任教。在课堂上,张一悟积极传播进步思想,推广白话文,被指责为“不守规矩的人”和“异教的传播者”,被迫离开讲台。


二、投身革命,实现理想

1923年1月,张一悟来到武昌。经李大钊、恽代英同意,张一悟参加武汉党的活动。根据李大钊的建议,张一悟从武昌再次返回兰州,立即投入到新思想的传播。他先后在兰州一中、女子师范学校、凉州师范学校担任国文、历史教员,积极向青年学生传播进步思想,特别是教育学生要关心政治变革,消灭剥削人压迫人的反动统治阶级。1924年,经李大钊、恽代英介绍,张一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省第一位中共党员。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张一悟在武威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号召青年们“关心时政,振兴中华”。同年10月,国民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奉冯玉祥之命进驻兰州,并亲任甘肃省督办。中共党员宣侠父、钱崝泉随军来到兰州。根据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指示,宣、钱二人即与张一悟接上了关系。

1925年12月,经中共北方区委批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正式成立,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崝泉任委员。从此,甘肃的革命斗争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也为建立党在甘肃的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

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力量。利用宣侠父、钱崝泉担任国民党的党务特派员和政治宣传员的身份,改组国民党甘肃省临时党部,加强党部中的左派力量。除在国民军中开展宣传外,还重点在兰州各学校、工厂、郊区、农村等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耐心细致地发动群众。创办《革命青年》《醒狮》等刊物,组织建立青年社、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凝聚思想,开展斗争。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由于甘肃特支开展的一系列有效工作,引起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极大不满,国民党右派分子随即电报冯玉祥,诬告他们在兰州造反,破坏统一战线。于是,冯玉祥电令甘肃,将钱崝泉等押解赴陕,严办其余人员。与此同时,甘肃成立了“清党委员会”,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员。至此,中共甘肃特支的活动被迫停止。


三、五年铁牢,坚贞不屈

面对恶劣的形势环境,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张一悟在兰州市五泉山的嘛尼寺召开了3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疏散,转入地下工作。会后,张一悟和秦仪贞、王陶、谈仲瑜、王有章等8人,于1927年11月23日“化装”离开兰州撤往西安,与陕西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中共陕西省委安排张一悟、王林、乔国祯、王之鼎等一批干部前往华县,以加强渭(南)华(县)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此后,张一悟化名章子文,以华县高等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担任华县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后又改任宣传部长,之后还代理中共华县城关区委书记职务,并参与了1928年著名的渭华暴动。

1929年3月,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成立,张一悟当选省委常委。下半年,陕西省委派张一悟去上海,参加党中央召开的会议。由于肠胃病突发,大量吐血便血,耽误了行程,到上海后会议已经结束。张一悟便去北平协和医院治病。1930年初,张一悟出院后,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化名李云僧,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1931年8月,张一悟奉党组织委派赴山东济南,以第一女子中学教务主任身份作掩护,参与山东省委的工作。1932年3月24日夜,因叛徒出卖,张一悟等74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济南第一监狱。

在狱中,敌人使用皮鞭抽打、压杠子、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各种酷刑,要他供出组织和同志,张一悟始终坚贞不屈,誓死保守秘密,还写下了“无话可说,速我一死”的豪言壮语,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节。虽未得到任何口供,但山东高等法院还是以所谓的“危害民国罪”判处张一悟死刑。宣判后,张一悟很平静。他知道,要革命就得有牺牲,苟且偷生不是革命战士应有的气节。他便写信给妻子安排后事。他告诉妻子傅永芳,可以改嫁或回娘家,千万不要为自己连累了一生,至于3个孩子,可以送给别人抚养。

父亲张继祖得到消息寝食难安,虽说他不赞成儿子在外面“冒险”,但在儿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赶忙托人找到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新一军军长邓宝珊,请他出面向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求情。邓宝珊欣然应允,立即请求韩复榘“刀下留人”。韩复榘遂令山东高等法院改判张一悟为无期徒刑,以“政治要犯”监禁在山东第一监狱缝纫科“劳动改造”。在之后5年的监狱生活中,张一悟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使命,组织难友开展各种抗争。他说:“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是有限的,而真理是永存的,为了捍卫真理,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在他的鼓励下,难友们团结一致,绝食7天,迫使监狱减轻了对难友们的迫害。

1937年12月23日,日军迫近济南。12月24日,韩复榘实行“焦土抗战”的消极政策,撤出济南前,命人放火,焚烧政府机关、高等法院、火车站等,济南城大乱。此时,张一悟寻得机会,终于逃出国民党的魔窟。


四、不忘初心,继续战斗

1937年12月底,张一悟拖着病躯,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辗转找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张一悟身体非常虚弱,宣侠父即派李屏堂夫妇将他护送回兰州。1938年1月底,张一悟先后见到甘肃工委书记孙作宾、同乡陈成义和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负责人谢觉哉、伍修权等人。中共甘肃工委组织部长郑重远为张一悟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并安排他在苏联驻兰州领事馆任中文教师。

不久,甘肃省国民政府主席朱绍良企图拉拢张一悟,利用甘肃国民政府秘书长廖元佶与张一悟父亲为清末同朝举人的关系出面做工作,但张一悟果断拒绝。

1939年,苏联驻兰领事馆撤销,为避开敌人的纠缠和迫害,张一悟很少在家里居住,工作也格外小心。在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艰苦十年里,他留着长胡子,经常化装成道士、郎中、算卦先生等,往返奔波于兰州、榆中等地。他不仅关心、引导进步青年,而且筹措经费,帮助司国权等人奔赴延安。

1948年8月,张一悟奉西北局的指示,前往延安工作。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张一悟任兰州市军管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处长、甘肃行署教育处第二副处长。1950年3月,被选为甘肃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10月,当选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因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狱中酷刑留下的顽疾,张一悟身体很差,组织安排他到大连疗养,医生诊断他的左肺叶全部溃烂、右肺叶上有三个空洞。1950年12月26日,张一悟回到兰州。1951年1月3日晚10时40分,张一悟在兰州病逝,终年56岁。


五、铁骨风范,永存世间

1951年1月9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为张一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省委书记张德生主持,省委副书记王作宾致悼词。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等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敬送挽联和花圈,给予张一悟高度评价,“他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建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播种人”“他对甘肃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贡献很大”等。追悼大会后,省委书记张德生、省人民政府主席邓宝珊亲自执绋,各界代表1000多人、沿途大批群众为张一悟送行。

张一悟被安葬在钟灵毓秀的榆中县兴隆山栖云峰脚下。为了表达对张一悟的怀念和敬仰,1951年3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榆中县将城关的北关小学改为“一悟小学”,将学校前的北街改为“一悟路”,并在兴隆山烈士陵园为其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1983年10月1日,民政部授予张一悟“革命烈士”称号。1988年10月,中共榆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兴隆山卧龙湾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其中专门修建了张一悟纪念亭。1993年8月,榆中县人民政府将张一悟墓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榆中县人民政府又将张一悟故居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张一悟纪念馆建成。2012年,张一悟纪念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6月28日,张一悟纪念馆新馆落成,建筑面积3218㎡。

青山有幸,英魂不朽。在张一悟纪念馆,一盏油灯、一本党史、一副眼镜……生动地记录着张一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足迹。他的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像永恒的明灯,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资料、图片来源:武汉大学校史馆、甘肃党史网、每日甘肃网、兰州市榆中县党史办等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