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周翠云、马雨聪)5月14日至31日,武汉大学第十七届历史文化节以“妙手丹青绘史话,落纸烟云书史海”为主题,首次以线上形式进行,举办了“居今怀往昔”“妙笔书古今”“云墨绘丹心”“史话知多少”“名家论古史”5项子活动,吸引了广大校内外大学生、历史爱好者和网友的关注。大家以观看讲座直播、投稿优秀作品、参与互动答题等形式,积极参与本次文化节,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据悉,本次历史文化节是一次线上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演绎与再现历史的大胆尝试,也是一次通过网络提升文化品牌的成功探索。文化节包括主题讲座、学术沙龙、知识竞赛等环节。半个月以来,历史文化节动态话题在B站浏览量突破50.5万,历史知识闯关大赛视频点击量超过2.2万,新注册的B站账号粉丝增至1100余人。
5月15日,“云墨绘丹心·历史事物再现创意大赛”正式开始,选手们通过视频、绘画、建模等方式还原了文献中的各类历史事物。夺得一等奖的《傳食録》别具匠心,选取三道跨越时空的菜肴,让大家感受到了隐藏在历史中的“好味道”。《戎装》将法兰西女性和盛唐女子的飒爽英姿描绘得出神入色。手绘《故宫窗檐临摹》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细节刻画入微,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黄鹤楼》与《铜雀台》均借助乐高LDD软件,将搭建积木的乐趣与历史文化底蕴相融合。《明代妇女元宵节妆饰》带我们梦回上元节时的大明,而《葬花》中,一位独倚花锄偷洒泪的林妹妹跃然纸上……参赛选手对历史事物进行了再创作。同学们也通过线上投票选出心仪的作品,反响热烈。
5月17日晚,“妙笔书古今·真人图书馆之论文写作分享会”通过线上形式开展,三位优秀的研究生——沈劼、毕康健和史瀚君分别从三个专业角度分享了论文写作的经验,并希望学弟学妹继承发扬好学院的特色制度——“本科生学年论文和学术导师制”。
5月19日,“史话知多少·B站历史知识互动闯关大赛”以B站互动视频的形式举行,竞赛题目涵盖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专业的知识,广泛结合历史影视剧、歌曲、传统建筑等历史相关素材,具备明显的难度梯度,趣味和挑战并存。
互动视频发布仅一周,视频点击量超过2.2万,动态话题浏览量突破50万,官号涨粉1100余人,除了校内外大学生、历史爱好者、网友等留言点赞转发外,更有不少高中生前来挑战,答题后留言:“明年一定考武大!”“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高考选择题,增加练习。”“希望多多出一些历史的视频,让我们好好学习。”活动不仅普及了历史知识,激发了大家对历史的兴趣,还引起了众多高中生的关注,让更多学子了解历史,向往武大。
5月24日晚,“名家论古史”历史文化节主题讲座线上开讲,历史学院陈锋教授以《明清物质文化:“宫作砚”与文人砚》为题,从砚的起源与发展、砚史论著与砚谱、砚的种类与“四大名砚”、“宫作砚”与文人砚、砚的收藏与鉴赏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砚的过去与现在。本次讲座首次采取了腾讯会议和B站同步直播的形式,最高在线人数达近2300人。
5月30日晚,“居今怀往昔·疫情影响下的中外历史进程对谈”在腾讯会议和B站同步直播,本次沙龙邀请了三位校内外专家,从不同学科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疫情对中外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感受古往今来人类与病魔斗争中所展示的勇气与智慧,进一步增强全球抗疫必胜的信心。两个小时的对谈沙龙同步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200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路彩霞从“瘟疫与近代武汉”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历史上的武汉地区采取的普遍、严格、强制性的防治传染病措施与其取得的显著效果,指出了当下武汉防疫措施的历史渊源和其借鉴历史之处,肯定了我国对于这次疫情的及时且到位的防控措施。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白春晓从雅典这一古代西方代表性城邦所经历过的瘟疫出发,通过讲述雅典瘟疫对于古希腊历史的影响,预测这一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可能带来的转变。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师资博士后刘一婷对繁多的考古发现进行归纳概括,主要从“中世纪的黑死病:DNA的证据”“鼠疫杆菌的演化”“哈民忙哈:史前的鼠疫”三个方面讲述她的观点,希望能保持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瘟疫对人类社会的侵袭。
据历史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历史文化节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不仅宣传了武汉大学历史学科,普及了历史知识,激发了大家探究历史事件、重现历史真相、了解不同历史观点的兴趣与热情,还在网络平台引起了众多高中生的关注,达到了招生宣传的效果,让更多学子了解历史,向往武大。我们也将继续秉承武大历史人的精神和信念,传播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启发更多人对历史问题以及历史学现实价值的思考,提升作为生命个体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意识。
(供图:历史学院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