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肖珊 素材整理:相茹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家,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港湾。
不同的人对爱、对家庭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亿万家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展现了全民动员、家庭抗“疫”的强大力量。
武汉大学多对夫妻档教职工,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后勤保障、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5月20日,听听武大战“疫”夫妻档怎么表白。
荆楚抗疫最美家庭:舒克+杨戈砂
得知武汉各个医院医疗物资严重缺乏,武汉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的舒克坐不住了。他主动请缨投身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工作中,并动员妻子、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杨戈砂老师一起加入。
从1月21日开始,舒克就和杨戈砂四处为武汉各个医院联系医疗物资,加入志愿者车队,承担起护送物资的任务。夫妻俩一起想方设法为医院对接转运物资。一张张保存在手机里的物资签收单,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宝贝。为给医院募集到符合标准的物资,夫妻二人还尝试联系省外厂家,直接进行生产。先做一件样品,如果医院确认没有问题,再大批量下订单。为了不让家里的老人担心,夫妻二人还谎称到单位上班,被老人识破后得到支持。
看着一批批医疗物资送达各个医院,舒克笑着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时刻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想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我和我爱人为疫情防控贡献一这份力!”
武大人民医院:陈恒+刘熠
他是孩子心中的英雄爸爸,她是孩子心中的超人妈妈,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夫妻“双一线”的组合,注定了这个平凡的家庭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刘熠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CCU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陈恒是血透中心的护士,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她说:“特殊时期,我不能掉队。”陈恒担任科室的院感消毒监测,除了完成平时病患的透析工作、还为病患及家属的消毒防护培训宣教及联络分发用品口罩等防疫用品,他说:“驰援一线的人多一个,胜算的几率就多一分。”
身为“双临床”的他们本就聚少离多,加班留守,夜间值岗,把大半的青春献给了病患。战“疫”打响,他们把年仅四岁的儿子送往外婆家,便义无反顾地拿着行李住进科室,奔赴战场,这一别就是69天,夫妻二人直至三月底才见上一面。他们用双重的使命、双倍的坚守、双份的爱与力量并肩前行,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武大中南医院:高永哲+黄文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高永哲和护士长黄文莉,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众多医护人员中唯一一对夫妻。自2月初先后进入方舱医院以后,两人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虽然每天都吃住在方舱医院,但因为工作性质和区域的不同,夫妻俩很少见面。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在院方的特别安排下,两人见面的机会多了一些,还第一次在方舱医院共进午餐。黄文莉说,这是他们一起度过的第23个情人节,虽然没有礼物和鲜花,但过得非常有意义。
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林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陈彦
2020年的春节寒假变得特别长,预定的年饭、约好的聚会、计划的旅行、定好的开学周……统统取消,用陈彦儿子的话说,“躲避那个带着王冠的病毒”。
从开始的迷茫到安静地待在家中用特有的方式为抗疫做贡献的同时,看着窗外空荡冷清的街道,陈彦总想着还应该再多做点什么。于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陈彦和丈夫林锋加入了武汉大学机关突击队,校园管控、搬运捐赠物资、家属区值守、生活物资发放、樱花值班、卡点值守、校园巡查……他们俩尽最大努力,为武汉防疫、为我们的“珈”园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不惧风雨、坚守不退。
孩子还小,学习生活都需要照顾,值守排班时,他们尽量把时间错开,轮流带孩子。渐渐地,孩子也越来越懂事,除了那依依不舍的眼神,还会提醒大人出门戴好口罩,回家洗手,连自己的新帽子也贡献出来成了爸爸值班的标配。孩子在自己的防疫小绘本上写着一句暖心话——“爸爸妈妈是志愿者,他们去上班,我在家安心学习”。
疫情渐渐好转,武汉慢慢恢复生机,陈彦和丈夫林锋期待着,我们的家和 “珈”一起更加温暖有爱!
校园环卫战“疫”夫妻档:尹述林+刘常荣
在校园环卫工中有一对“夫妻档”,男队员尹述林是拖拉机驾驶员,女队员刘常荣则是松园队班长,夫妻俩2004年来到集团工作,连续15个春节坚守岗位。
“只要工作有需要,我们愿意守护校园,共渡难关,等到抗‘疫’胜利后,我们再回家看望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原本决定回家过年的夫妻俩毅然退掉了回家的车票,主动报名加入中心“消杀小分队”。疫情期间,由于人手不足,夫妻俩每天身兼数职,清晨5点不到就早早起床清扫路面,而后进行校园环境消杀工作。除了完成消杀任务,还要完成无主垃圾清运、药物运送、护栏托运等临时性工作,一直忙碌至晚上8点才线束。
“作为学校的环卫工人,不管多苦、多累、多危险,我们有责任承担起校园环境的保洁和消杀工作,师生们安全了,我们也就心安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们已经在校园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125天。他们既是广大环卫职工的缩影,更是所有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战斗英雄”的缩影。
图书馆:陆斌+陆敏
陆斌和陆敏老师得知学校需要征集突击队员参与学校家属区的管控值守时,第一时间就准备报名。身为老党员的陆斌母亲,也毫不犹豫支持他们参与学校的防控工作。在安顿好老人后,从3月初开始,他们先后加入校园家属区疫情管控值守工作。
在值守工作刚开始时,由于居住的小区不允许车辆出入,他们就骑车或步行到学校,陆敏从家中带来口罩,发放给值守中遇到的没戴口罩的居民;她还向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提出建议,规范参加防疫工作人员的身份标识,得到采纳并予以实施。
艺术学院黄蓓+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舒良进
二月中旬,黄蓓老师及爱人分别报名学校党员突击队和社区抗疫志愿队。那时武汉疫情严峻,社区不少楼栋被封,电梯停运,志愿者们就肩扛手提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逐层送到住户家中。因为他们俩均参与了抗疫工作,怕感染家人,所以三个多月里都不敢与住同一小区的老人和孩子接触。每次给老人和孩子送物资,黄蓓都是把东西放在门口就走。女儿听到她的声音总会高兴地跑出来叫“妈妈”,但她也只能远远地看她一眼,嘱咐几句。她相信,正是无数默默坚守付出的武汉家庭携手筑起了疫情期间的坚强防线,守护了我们的家园。
党委学生工作部金晓庆+法学院冯敏
疫情发生以来,金晓庆和冯敏夫妻保持24小时在线,尽己所能,积极承担学校和学院防控工作责任:学生疫情防控落实、留校学生稳控服务、教工健康摸排统计、自愿捐款动员组织……
回汉申请获批后,二人克服交通困难,第一时间回汉参加学校党员突击队:卡点证件查验、家属区楼栋巡逻、孤寡老人上门帮扶等,他们坚守岗位,风雨无阻。“从2004年成为大学同学到现在,珞珈山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小家遮风挡雨。这一次我们理应携手同心,为‘珈’撑伞。作为普通党员,更应践行初心,担当责任。”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洪元+ 校医院华友媛
“疫情期间,我们夫妻俩的生活非常充实。”华友媛说。
1月23日武汉封城时,夫妻俩正在海南昌江县,很快县内所有交通停运,他们想尽办法,2月初终于逆行回汉。华友媛在校医院三门诊上班,疫情期间主要为慢性病者预约开药,为了开药者可以不出小区,减少路途感染风险和在门诊交叉感染的机率,她每次下班后将药送到小区去,顾不上吃午饭,直到分发给每位开药者为止。周洪元参加了学院党员突击队,摸排学院276名离退休人员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为网购有困难的离退休人员购物,并参与医学部社区志愿者服务,多次为山东考生网上直播宣传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杜清运+刘潇
杜清运、刘潇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一对抗“疫”伉俪。作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杜清运每天线上指导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居住校外的他参与到学校家属区值守第一线,多次为社区老人送菜上门、买药和处理垃圾等,切实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做到贴心服务到位。
“我想和他一起战斗,这是一个纪念!”尽管学院不建议夫妻二人同时抗“疫”,刘潇仍然坚持报名参加,夫妻俩共同完成了学院负责片区的值守任务。
既是伴侣,也是同事,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演绎了夫妻同心抗“疫”的佳话,用实际行动演绎着责任担当和使命。
城市设计学院:80后夫妻李欣+汪正慧
对城市设计学院留守在校园内的80后夫妻李欣和汪正慧老师来说,2020年的开篇注定难忘:线上开学后,夫妻俩都要投入各自繁忙的工作;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他们的照顾。
2月18日,夫妻俩积极报名参加家属区值守。为了兼顾抗疫、工作和家庭,两人决定:“错峰”值守,轮流上阵。
李欣一边承担教学任务在网上授课,一边立足疫情思考在线上科研,完成了学术论文《城市因素对COVID-19疫情的影响》,已被《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录用。关于每周一次的社区值守,李老师说:“只是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武汉度过难关。”
汪正慧作为学院辅导员,致力于本科生各项工作,组织召开网络会议、讲座、谈心谈话、讨论等80余次,积极参加学工部辅导员网络工作室的活动策划。众多学生中,远在英国邓迪的中外合作班特别令她牵挂,在海外疫情暴发后,汪老师第一时间通过学院联系校友为同学们寄去了1500个爱心口罩,还邀请学校人民医院的抗“疫”专家云端为学子送去最实用的防疫科普生命健康课。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光明+武大人民医院阳莉沙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刘光明的爱人阳莉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Ⅰ科护士,一直奋战在抗“疫”斗争的最前线。作为团支书,她鼓励科室青年护士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支部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面对疫情,2月7日至4月30日期间,刘光明积极响应湖北省教育厅组织高校辅导员服务社区号召,成为武昌区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贴心上门送菜送药。刘光明还是学院党员突击队成员,积极参与学校教职工家属区的巡逻值守工作。
“在社区服务,也是为我爱人助力!只有战胜疫情,我们的小家才能团圆,更多的家庭才能团圆。”这是刘光明的心声。
电子信息学院:徐新+卜方玲
疫情期间,夫妻二人一起加入电信学院党员突击队,参加了信息学部家属楼的值守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网上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作为德育导师指导所在实验室的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支部活动及风采大赛。在最艰难的抗疫时刻,他们演绎了最深情的抗疫故事:“最美的逆行,是与你并肩抗疫!待到阴霾消散、繁花似锦,一起迎接最灿烂的阳光!”
基础医学院赵旻+中南医院万静
从1月24日除夕夜开始,两个多月来,万医生没有回家,坚守在武汉市七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担负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工作。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家人极为牵挂担心,她在电话中会坚定地说,“这里的每位医护人员都在拼命。我会坚持到最后,这是我应该做的。”她曾治愈一位91岁的病人,是一位老党员,老人出院后交了一万元党费感谢党组织。这位病人给她带来很大的激励,让她更加坚定信念,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出色的工作成绩,万静医生获得了“武汉市抗疫巾帼英雄”的称号。
赵老师则做后勤工作照顾好家庭,默默支持和挂念着一线奋战的妻子;同时承担大量的网络教学工作,并指导本科生大创工作及科学竞赛的组织工作;他还作为自愿者,在疫情危急时刻,积极参与防疫物资转运,并募集了大量的医用消毒酒精分发到学院有复工需求的老师手中。
他们夫妻同心,用自己的责任心和坚守,成为最美“逆行者”和“守望者”。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阮江军+夏斐
阮江军夫妇三十年来,每年过年都会回老家浙江,今年他们留在武汉、留在珞珈山,守护着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妻子夏斐是我校校医院的医生,疫情期间在瑞安酒店隔离点工作,参与管理密切接触者。阮江军加入了学院防疫突击队,通过社区网格帮助封闭单元内的居民送菜、送药,随时解决各种生活需要。每周三和周五,他还要给本科生讲授《电磁学》课程。同时,他每天按时给妻子做好营养餐,送到隔离点,“她比我更辛苦,离病毒更近,必须要增强营养。”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王羽+史雪聪
王羽老师的妻子史雪聪是校医院的医生,一家人本来在广东过年,了解到校内防控工作紧缺人手,他和妻子大年初三就开车回到武汉,加入了志愿队伍。妻子在学校附近被征用的酒店,参与管理密切接触者,为他们测量体温、进行核酸检测,将出现症状的患者转诊至方舱医院。王羽报名加入了学院防疫突击队,不仅在后勤服务组服务离退休教师,还在社区承担值守工作,“党员就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冲在前面”。
李德仁院士+朱宜萱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德仁院士在坚持居家抗疫的同时,积极推动测绘遥感科技抗疫,并热情寄语鼓励全体市民坚持抗疫,迎接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
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战线是主战场,舆论关切也十分重要。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李德仁院士、张过教授牵头成立了包含多个单位遥感骨干力量的联合工作组,用航天遥感手段见证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程,从太空视角响应公众对于疫情防控的关切。
此外,李院士领衔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团队,利用自身学科与人才优势咨政建言;通过直播平台,李院士为18万人在线讲解未来智慧城市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疫情防控服务体系;他还以一名普通党员的名义,捐款1万元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春天,武汉大学星湖边上的樱花竞相绽放。李院士夫人朱宜萱教授不禁吟诗一首:“樱花妩媚自吟春,顾盼迎来赏花人;曲桥金亭问星湖,何时打开万家门?”李院士随即和诗一首:“星湖樱花应时开,赏樱闻樱网上来;曲桥金亭映钢标,踏步星湖期可待!”共同表达春天到来时的美丽心情和美好祝愿。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