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肖珊
撰文:吴茹梦、程芳
插画:吴彤、唐睿珊、陈文婷、董心瑶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姿势一:梦中惊醒——迎接春晨第一课
没有了上课铃声,“邀请您进入语音通话”的提示音、“腾讯会议”邀请码、学习通手势图形签到、珞珈在线还原桂园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的逼真地形图、QQ接龙、“到的扣个1”……你以为居家隔离,与老师遥隔万里就可以酣睡到中午,不必担心迟到?
比往常的校园铃声相比,各个教学软件齐鸣的交响乐,更像紧锣密鼓催促急行的军令。
“请ID是‘哇咔咔’的同学翻译一下这段话。”2017级德语专业的露露同学坦言,老师的随机抽查比点名签到更刺激。
“限时签到转瞬即逝,稍不留神恐怕就要错过,”不过,在吐露烦恼过后,露露也清醒地意识到,与假期散漫的生活相比,有规律地高效签到、老师随机点名连线回答问题,都是实体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突如其来的网课生活对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契机,是养成自律意识、学习习惯的绝好机会,树立时时处处乃至终身学习的习惯。虽然与老师相隔万里,少了密切的坚督和惯常遵守的课堂纪律,学生们并没有肆无忌惮地睡懒觉、开小差,而是和班级一起迎来一个个温暖的三月清晨,准时在八点钟和老师用“早安”“Bonjour”“Guten Morgen”问好,开启充实而元气的一天。
姿势二:温故知新——光影铸刻珍贵记忆
2月18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林好上了乔豪学老师的《原子物理学》,这门课采用的是课前预习录制PPT、上课时间QQ屏幕分享语音通话相结合的方式。他不无兴奋地说:“课上如果某个部分没听到,课下可以重复听乔老师录制好的PPT,这样不容易遗漏知识点,这也将大大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
的确,与实体课堂相比,全程录屏的网课不再是短暂的“一期一会”,也不必担心那些高光时刻、重点内容稍纵即逝。同时,由于缺少老师的注视和监督,这也为学生们的自主性和自律意识的养成提供绝好契机。
作为专选课《法律与文化》的助教姚意,因廖奕老师学识渊博,字字珠玑,在第一二节课后收到爱智求真的同学们“不想错过老师一言一词”的反馈,姚意计划从第三次课起把音频仔细标记,打造成时光轴。想象同学们倒带着音像,仿佛翻看珍贵的史籍,这些声音沉淀愈久,涌起的回忆愈是翻飞。
从有着碧瓦飞甍的珞珈山集体移居云珞珈,从讲台到平台,许多人可能已经发觉:我们实际上正在悄悄打造一个跨越时间、距离的超现实教室。借着信息时代的传媒、储存科技,老师们的低回婉转或慷慨激昂都被篆刻进时间的年轮里,同学们的切问近思被“当代留声机”复刻,不惧岁月腐蚀,在珞珈的求学记忆里永不磨灭。
姿势三:抑扬顿挫——不变的习惯与态度
“带有电音和混响的效果”,上完法学院邹国勇老师的第一节国际私法,2018级陆子昂同学打了个比方,“以前老师的语速就快,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加加林,一开讲就滔滔不绝,知识密度非常大。现在经加工过的奇特音效尤其吸引人。”
陆子昂之所以将关注重心放在老师的声音上,主要是因为网上教学如果采取投屏、语音、录音模式,对学生们而言,一项很大的遗憾便是看不到老师的神情,只有“音容”。少了“目染”,只有“耳濡”。
不过,音频授课对于一些“声控”们则是莫大的福利,不少老师靠沉稳的声音和循序渐进的讲解节奏圈粉无数。艺术学院讲授《中华乐教导引》的易栋老师凭借深厚的学养收获了大批粉丝,“可谓舌灿莲花,特别有魅力。”而身为艺术学院院长的刘丹丽老师更是苦心孤诣,这学期她开设了核心通识课《舞台表演艺术审美体验》,采用多种办法在课下补音频教学之不足:将各类教学资料提前提供给学生预习,精心录制好视频便于学生自主练习,从“品鉴”和“实践”两方面探索“舞台表演艺术”的“审美体验”。
令人感动的是,虽然看不到学生们,空对着一面屏幕,老师们依然不改多年养成的教学习惯,一丝不苟上好每一堂课。“那么该如何区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呢?” “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理解了没有?”……时不时的设问,抑扬顿挫的语气,空出恰当的思考时间,让人恍惚回到百余人的大教室里。
姿势四:特别旁听——我是人间一蹭客
热门公选课屡试屡败,火热课堂一座难求?机会来了。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宇宙新概念》《创新思维与方法》《性与健康》……一众公选课往日碍于名额限制选课无门,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线旁听。
刘伟老师开设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预估选课人数为95人,而课程群最高峰时达到180人,来自化学学院的胡杨、社会学院的姜维扬都是这个课堂里活跃的旁听生。研究两岸关系的段磊老师近几年新设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概论》,课堂容量本只有百人,而事实是第一周的周二晚上有150人加入语音通话。
武大人的“赠课精神”早已有之,乘网课的东风得以风靡愈盛。赠课行动让四千多门网课事半功倍,一举多得,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理想。旁听生大军们徜徉“云端”,向远方迈出踏实的求知步履。
姿势五: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打赢“战役”
没有田径场和体育馆,体育课该怎么上?开学前不少同学猜测的体育课是:躺在床上乐悠悠地学习理论视频,脑海中进行拉伸训练,完成课堂任务。
然而开学后的体育课却是:开合跳、高抬腿、立卧撑、全蹲起、仰卧起坐,拍视频上交,自学理论试题……
学校体育部未雨绸缪,87名教师在开学前两周,就已经根据运动项目特征有针对性地为线上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体育部还积极推出居家锻炼指导,帮助学生及家人科学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战胜疫情。
徐峰老师推出的自重训练教程灵活性高、强度适中、减脂增肌;刘欣刚老师推出的居家健身功实用易学、宣肺导气、老少皆宜;肖娟老师编排的健身舞蹈操歌曲应景、时长适中、张弛有度。半个月来,三位老师的原创视频颇受师生欢迎,点击量持续增加。
在最新一次上传的太极课作业视频中,聂丰同学身着家居服,在沙发、茶几间的空地上运动,硬件条件有限,动作标准程度却不减。赵健同学则是在家人好奇的目光里打完了一套八段锦,向家人介绍新学到的健身气功。而刘欣同学告诉记者,老师的要求是每天帮忙做一次家务,活动身心的同时也替父母减轻负担,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没有专业的设备和场地,师生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发挥创意,进行居家体育锻炼,丰富居家学习生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形式与空间都在其次,增强体魄,热爱运动,这些才是体育课的目标和初衷。
姿势六:“实景教学”——云端的滋味课堂
在你的想象中,唐宋诗词课堂是怎样的?当传统诗意邂逅云端课堂,这样的搭配又会是什么风味?这些,在文学院汪超老师的唐宋词专题课堂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唐宋词极有味道,唐宋词专题课堂自然也得有滋有味。只是学生不仅是馋唐宋诗词,也很馋美食,进入课堂的第一问便是:“唐宋诗词里写吃的应该不少吧?”汪超老师则爽快回答,“有,汤圆面包鱼和肉,笋子梨子莼菜汤”,并附上《咏圆子》词一首:“火方然,汤初滚,净浮水面……”不少学生感慨,汪超老师课堂有滋味极了。
网课模式下,汪老师也不会让学生“饿肚子”,而是精心为“诗词食客”们奉上一道道盛宴。
这些盛宴也极暖心。老师采用语音直播和QQ分享屏幕的方式上课,鼓励学生将词中意象和平常生活结合起来,以更进一步走入诗词的美丽世界之中。
在讲到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时,再多描述的言语似乎也不能将这词句讲得妥帖。老师提到了珞珈,说自己窗外即是沐浴在细雨中的珞珈山,恰是这描述的景象。
“等个30秒,马上回来,我拍给你们看看。”语音通话微微中断之后又续上,老师在群里分享出了刚拍摄的照片。于是,屏幕前不同地方的同学们此刻都仿佛回到校园,看到那烟雨之中的山林朦胧而蒸腾起缕缕白烟的景象。咀嚼着“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句子,感受着汪超老师“实景教学”的魅力,同学们在此刻真正领悟到了诗词的味道。
姿势七:在家如珈——风雨书声声入耳
《论语·先进篇》记叙了千年前的一节课堂之声,孔子与弟子们交谈,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足见师生间的谈话就搭配着琴瑟的背景音。
“课堂的声音”也是塑造氛围的重要工具,可不容小觑。如今相聚在网络课堂上,同学们失去了一些平常上课的背景音:翻书页的声音、奋笔疾书的声音等。用心良苦的老师们,没有遗忘这些小小的细节。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阮清老师决定通过课前上传教学视频、上课时通过聊天软件共同讨论的方式,开展《西方美术鉴赏》通识课。在课程的开场介绍中,阮老师特别介绍了PPT的设计理由:她通过剪辑和组合前两个学期的课堂录音,选辑出其中精彩的片段配上课程PPT后展示给大家。课堂时间则是同学们为主,畅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画家人生经历和人格的体会。而这样的巧思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还原课堂效果,让同学们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样出“奇招”的还有教授《军事理论》的陆保生老师。陆老师以其风趣幽默,在同学中很受欢迎。他选择用录制音频的上课方式:提前录制好授课音频,上课时上传到群里供大家学习,在群中集体讨论答疑。
学习过陆老师PPT的同学,对PPT的配乐印象深刻。陆老师PPT的背景音很是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又颇具侠骨风道,既有家常炒菜的声音,也有自己后期加进去的背景音乐。有同学形容,“后期的BGM仿佛独占高处,耳听北风呼啸”。大家直率地坦露自己对这种生动有趣背景音乐的喜爱,直呼“好爱这种授课环境。”
姿势八:云端点赞——新潮的感谢方式
“感谢大家的小红花、硬币与点赞!”
诶,是什么让这成为了继“看得见吗”“听得到吗”之后又一奇妙语录?
嘴里说着“B站考虑过,怕红”,但为了同学们上课体验,还是将新式直播软件加入下载列表的“宝藏”老师们,让不少同学成了“迷妹迷弟”。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瓅尹老师为同学们讲授《公共关系学》时,创造性地使用了受学生欢迎的B站,课程以B站为依托,由录播视频、学生自学和直播答疑三个环节组成。录播视频由老师提前录制并剪辑而成,授课的画面、PPT录屏的画面与插入的影视片段有机结合,精彩非凡。据悉,本课的选课人数只有100人左右,但直播间的峰值突破了2100人次。视频的评论区满满都是学生真挚的致谢和衷心的赞美。
“当了20年主讲,第一次当主播”的电子信息学院李立老师则在带领同学们玩转课堂中收获“鲜花”无数。李老师使用腾讯课堂在线讲授《模电基础》,并交互使用实时板书、答题卡、举手等功能。老师把握住同学们希望交互功能花样多的心理,投其所好。课间和课前暖场,他会播放3分钟左右从B站、Y站下载的视频,或者是抗疫歌曲,加强对学生的时政爱国教育。同时,老师适当调整网课单元时间,加入腾讯课堂答题卡的测试,休息时间教学生们测试软件功能,轻松又好玩。
疫情让老师们摇身一变,多了一重主播的身份,但老师们依旧传道授业孜孜不倦,同学们也专心致志勤学不辍。小小屏幕切不断心灵的沟通,直播间与对话框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表达感情的另一桥梁。不论是点赞、投币或是小红花,都传达出同学们对老师的诚挚感谢:“老师辛苦了!”
姿势九:巧手匠心——屏幕上的实践课堂
素手纤纤汉绣染,樱花吐蕊惹人怜。
在黄敏老师的《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里,你可以一步步走近传统民间技艺,领悟针线刺绣之中的宗教信仰、水土文化、美好祝愿;你可以感受到杭州的烟雨、武汉的风韵、云南的烂漫,触摸一个又一个城市记忆;你可以一探非遗视角下,民间技艺的新生机。中国传统文化的广袤背景和各国传承民间技艺的经验,启发着学子对民间技艺立足当代的思考。
最令人惊喜的是,黄老师的课上还有实践操作的环节。她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实践课,讲授传统汉绣。只见屏幕上老师熟练地将丝线一分为二,快速穿入细小的针孔,在绣布勾勒的图案上精准定位,右手执针扎入绣布,左手轻巧地将丝线拉出。老师绣得很细致,屏幕前的花朵娇嫩欲滴,光彩流转。
老师将汉绣的概况、技巧、图样设计到勾稿、上棚等具体操作,井井有条地娓娓道来。在“云端实践”中,同学们欣赏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材质之美、工艺之美,走入美丽的手作世界。
姿势十:百家争鸣——热烈的课堂讨论
“老师,请问”“我认为”“我感觉”……这是西方哲学课堂答疑时同学们积极提问讨论的剪影。
“这是我带过的最积极的一届西哲课。”在哲学学院杨云飞老师的《西方哲学》课堂上,你一定会听到这么一句话。
考虑到网络等因素,杨老师采用爱课堂网课加上直播答疑的方式进行授课。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爱课堂网站上《西方哲学》有关单元的学习,将疑问发送至杨老师QQ,杨老师则固定在周三晚上使用腾讯会议软件统一进行答疑。
答疑时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言的织布机”。答疑期间,同学们有何想法和问题,都可以实时开麦或者在群里发消息,彼此间讨论补充,十分热烈。晚上九点开始的答疑常常要持续到十点多钟,唇枪舌剑置换成了群里消息刷屏,言语往来之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课堂内的讨论如火如荼,课堂外的交流也是激烈非常。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魏颖给师生交流点赞。她说:“线上教学增加了老师与同学的互动机会。线上互动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感,同学们能够更加勇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平时性格内向、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害怕与老师交流的同学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网课课堂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许多良性的互动,虽隔千万里,仍是一珈人。
就像农民的生活是扎根大地,耕耘复耕耘,戴月荷锄归,身为95、00后的我们是生活在云端的一代人——互联网的原住民,上好网课也是我们的劳作方式。心中的珞珈在东湖之畔等待我们,等待沐浴晨光的我们,等待披星戴月的我们,等待奋笔疾书的我们,等待上下求索的我们。
“勤勉好学,坚韧自强,民族风骨,时代担当”是她对珞珈学子的殷殷期盼。珞珈在等待,等待我们在阴霾散去,日暖神州,跨过山川和大河,站到她的身旁。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