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不止于“走向”未来,更在于“开拓”未来

通识教育专家聚焦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

发布时间:2019-10-16 17:19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黄舒10月12日,由我校主办的“通识教育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学术研讨会在汉召开。大会以“通识教育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为主题,来自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160余所高校的校领导、通识教育管理者、通识课程教师、研究学者等近400人出席。

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出席大会并致辞。她介绍了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建设历史和发展现状,强调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人”为核心,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自1993年首次开设公选课以来,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已经走过26年。2017年,学校进行通识教育3.0改革,围绕“制度”“品质”和“氛围”三个核心关键词进行建设:从制度层面建立了健全的保障机制,涵盖教师、学生、助教等多个方面;以打造“金课”为目标,以两大“导引”课为范例,高度重视课程品质监管与提升;以通识教育大讲堂、博雅沙龙为代表的多重通识教育活动,在武汉大学校园内营造出通识教育的氛围。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打磨通识课程,打造更多“金课”;将与兄弟院校进一步合作,共同学习进步。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以“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大通识3.0的核心理念与实践”为题,介绍了武汉大学通识教育3.0的建设概况。“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这是武汉大学两大导引课教材扉页上所书写的话语,也正是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武汉大学通识教育3.0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

据介绍,武汉大学通识教育3.0的建设成果可以概括为两大导引、四层推进和三方受益三个方面。“两大导引”是指《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这是武汉大学在通识教育改革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成果。“两大导引”的意义在于在学生进入专业隧道之前为其打开博雅之世界,洒播通识之种子,给学生以人格养成之导引、心灵提升之导引以及经典“悦”读之导引。通过通识文化、通识课程、通识课堂和通识管理四个层面的积极推进,武大通识3.0开展了以通识教育大讲堂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建设出以《哲学核心问题》《宇宙新概念》《中国乐教导引》为典型的许多优秀通识课程,取得了教师、学生和研究生助教三方受益的卓越成果。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潘伟贤教授分享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成果。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课程设计秉持知识、价值观与专业技能三者有机结合的核心理念,希望带给学生渊博的学识、对国民身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心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台湾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庄荣辉教授指出,卓越通识教学包含三个关键词——深广、转译与热忱。“深广”是指教师专业素养要深广;“转译”是指利用教学媒介和现实案例,将专业内容清晰易懂地传达给学生;“热忱”是要求老师对于教学要有热忱,以此引领学生的积极性。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介绍并演示了课程教学及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平台,即通识教育广场和通识教育校本平台。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教授讨论了当前通识教育中的痛点问题,指出通识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几门课程的建设,同时也提供了扭转大学学风与教风的重要契机。

四川大学通识教育专家组负责人刘莘教授利用信息化技术与参会学者互动,从新技术的角度展示了通识教育的魅力。

台湾逢甲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兼教务长王葳教授以“通识教育的变革与实践——逢甲大学的经验”为主题,以通识教育改革之必然与正当为指引,提出落实教学创新、善尽社会大学责任的整体目标。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经典导引》首席专家桑建平教授基于国内外高等院校对通识教育的纷纭观点,提出了武汉大学《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所追求的三大目标:了解自然科学的起源、方法及发展趋势,提高阅读能力;熟悉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理性批判能力;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苏德超教授以“成人”这一教学总目标为纲领,阐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的教学追求:将学生导向深刻的经典、独立的思考、高尚的价值,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价值的认同以及道理的贯通。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丽华从实践视角出发,讲述了复旦大学实现通识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努力,分享了其通识教育2.0阶段的建设成果。

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院长张寒松教授介绍了贵州大学通识教育建设与阳明思想在理念和实践层面的融合及有益探索。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通识)学院副院长刘金石教授从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基础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名著阅读实践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该校通识教育培育模式。

会后,大会邀请参讲教授开展了主题为“以引导为例谈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的互动沙龙。大家以武汉大学的“两大导引”为个案,就中国通识教育建设的“初心”问题、多样化的培养目标、教师队伍建设、通识课程效果的反思与总结等各抒己见,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讨论效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如果粗略地将教育体系比作金字塔结构,那么通识教育就如同它的巨大基底,而专业课程在入门阶段很大程度上是以通识课程为基础的。而从这一价值导向出发,通识教育建设中如何丈量教育成效,所呈现的结果是教育者的自我陶醉还是实质性收效,等等,都是在漫长的路径探索中需要不断追问的。这或许是本次大会的意义之一:通过经验与观点的碰撞交汇,启发通识教育建设的新思路,鲜明表达出前瞻性的呼声——通识教育的过程不止于“走向”未来,更在于“开拓”未来。

(供图:黄舒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