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中日学者探究日本文学中的中国意象

发布时间:2018-11-08 11:53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裘科、羊小慧)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日本文学中的中国意象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举行。与会代表以日本文学中的中国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中日两国文学研究的相关前沿问题。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魏大海,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铃木贞美,早稻田大学千叶俊二,早稻田大学教授堀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松,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阅等20余位中日两国学者应邀出席。

本次研讨会共分三场大会报告。在第一场报告中,铃木贞美探讨了高桥和巳的《堕落》中的中国文化表现和意象。千叶俊二对比分析了谷崎润一郎《麒麟》和中岛敦《弟子》两部作品中的孔子人物像。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主任王志松教授以邓丽君的日文名曲《香港之夜》为视角探讨了日本歌谣中的中国想象。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则以《近代中国“文学”概念与日本》为题做了报告。

在第二场报告中,早稻田大学教授堀诚梳理了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妖妇“妲己”的形象。四川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所所长杨伟教授分析了太宰治《惜别》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解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阅以《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戏剧》为题揭示了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全新研究思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关立丹分析了司马辽太郎《空海的风景》中的唐代中国意象。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李圣杰探讨了川端康成与中国的关系,阐述了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意象。

在第三场报告中,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何志勇分析了国内在翻译井上靖《天平之薨》时的一些误读与误译。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梅定娥对比分析了三位中国近现代翻译家的代表作品和主张,进而探讨了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的关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新泻大学博士刘东波以松冈让的《敦煌物语》为视点,分析了日本近现代小说中的中国西域文化意象。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章剑以《蒙求》到《蒙求和歌》的作品演变,分析了中国故事的日本元素。

本次研讨会推动了中日两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多边对话,也促进了我校日本文学研究青年学者与国内外优秀学者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

(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