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毕业季】要毕业了,师兄师姐带你走

发布时间:2018-06-05 09:35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策划|统筹:肖珊

撰文:马白璐、郭丹、张翔、周忆梦、黄好

摄影:张扬

六月的风不经意间有了暑意,又是一年毕业季。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关于前途方向的选择成为毕业生常常谈论的话题。站在“路口”的你,为了学业,为了事业,为了爱情,是否也在诸如“要不要出国读研”“学术之路怎么走”“北上广深还是家乡”这样的问题上踟蹰犹疑,甚至为此反复争辩、激烈挣扎?

不如,听一听师兄师姐怎么说;前行的路,优秀的师兄师姐带你走。


付向东:做好科研的七个关键词

付向东,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系,获学士学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在核酸可变剪接和RNA结合蛋白领域的研究工作及学术成果享誉国际学术界。

科学家既不能不胸怀大志,也不能太好高骛远。找准自己真正想要的,踏踏实实做,即使没有荣誉奖项加身,你也已经成功了。

我认为,要做好科研,离不开七个关键词——

第一,思考。当我来到哈佛大学,才恍然明白科研的关键是思考,是极其广泛又极其高远的思考。把这些思考转化为实验的动因,才是科学生命力的源泉。当时许多人疑惑,我寻找合作院校时并不十分注重其排名。我给出的理由是,既然我做的东西都是前无古人的,并无先例可循,排名先后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提问。科研的真谛在于孜孜追索,当一个问题被触发时,你就要尝试提出下一个问题,下下个问题。层层抽剥,才会让整个研究走向更加明晰合理,你才会有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而下一个问题会报你以惊喜的宝藏。科学没有止境,永远只有下一个问题。

第三,勇气。有的人做科研只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只愿深挖而不想涉足外面的圈子。当然这也是搞研究的方式,只是你可能永远都跳不出一小方天地。还有一种人做科研只看需要和兴趣,不懂就问,从不畏惧踏上完全未知的领域。只要敢想肯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不去探索,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四,踏实。科研的过程也是充实满足的,朝有思,暮犹想,早上脑海中有一个今天的预想计划或是提纲,并把它们一一付诸实验并希冀得到结果,晚上的时候再回想一天的经历,盘点收获总结教训,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充盈?只要过好了今天,明天就胜利在望,整个人生也就不会辜负了。更何况生物学与数学不同,数学的追索在于孤峰上的明珠,多少人穷其一生苦苦钻研也难亲其光泽;但是生物学是一片莽原,许多地方无人踏足,只要认准方向敢走敢干,就能踏出自己独特的路来。

第五,机缘。做科研的最大乐趣是会遇到各种机缘巧合,在黑暗中摸索了好长时间,甚至已经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这就是命运对科学家最大的褒奖。为了提高这种幸运的概率,我们能做的是基于兴趣广泛地阅读。这种阅读绝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泛泛而读,而是抱着深究钻研的态度去研读。论文是浩瀚无穷的,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读尽,所以要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查找阅读,而不是晃荡着空脑子去碰运气。

第六,坚韧。我现在讲述起自己的科研经历语调平淡,似乎没有遇到大的挫折起伏。大家只看到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背后的辛酸苦楚鲜有人知。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仅不会被困难打倒,而且对挺过来的困难都表现得风轻云淡。对自己现在的科研心存疑虑是正常现象。你需要做的是直面自己的担忧,千万不要让疑虑击碎自信心。

第七,超脱。其实道理很简单——做好眼前事,其余交给时间。也许你会把事情尽可能地考虑得长远,但是那又何苦呢?做学生时只需要踏踏实实做好功课,搞研究时就勤勤恳恳做好实验,积极寻找兴趣点,永远充满好奇,永远保持活力,其余的不需多虑。

天下大道,殊途同归,即便是科研知识的积累、实验项目的推进,最终带给我们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炽热不易的信仰和朝气蓬勃的希望,教会我们怎么做好科研,怎么过好整个人生。


孙玉国:创业者的早期目标是活下去

孙玉国,1983-1993年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在的信息科学学部),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领导完成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商用化高端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产品,组建国内首个导航电子地图专业公司四维图新,是国内首家上市的导航地图企业。

毕业后,我跟诸位一样,满怀希望,想去企业大展拳脚,但是当时的测绘行业没有被大众认可和应用。后来,我受日本车装地图的启发,把地图和汽车行业融合,发展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排除种种困难,最后在丰田汽车上实现了首部导航电子地图,并开创了后来的四维图新公司。

再后来,首创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导航电子地图规模化、网络化生产技术体系,成为我国卫星导航电子地图领域的标志性工程,这标志着制约我国导航产业发展的导航电子地图“瓶颈”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四维图新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升级,涉及领域从汽车到手机再到互联网。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创业心得。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领导,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在创业团队里找准自己的角色。其次,创业要真正了解所在的行业,要有一定的实干经历,了解行业需求,抓住行业机会。第三,要认识到创业的过程是痛苦的,对接下来要面对的挫折与失败做好准备,能够勇敢面对。

每个创业者早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未来。人要认准自己的路,立足眼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看得太远,脚下的坑都迈不过去的话,是成不了大事的。因此,你们眼下就是认清自己毕业后能干什么,自己是站在哪个风口上,如何迈出第一步,这要比只看到伟大的目标真实和现实得多。

发展和变革中的中国有着无限的机遇,你们这一代人要有创新、创造的能力,做创新的有创造力的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一步一个台阶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如果我的公司要招人,我最看重哪些能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所谓职业精神,是指公司交给你任务,你能够明白这件事的责任是什么;所谓职业素养,比如说你离开一家公司前,要做好最后的交接工作,完成自己最后的工作,这就是职业素养的体现。这是职场上很重要的方面。

很多人都会面临职业选择的问题。真正的现实是,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企业和岗位都缺人,很多单位想找个 CEO 都找不到;另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中国缺一大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缺一大批产业的专家,缺一大批立足科研的大师。最大的问题是,你是不是企业或岗位最需要的那个人才。

另外,有些毕业生担心,自己口才不好,会不会影响职业发展。其实,除了某些特定岗位,企业更需要能干、实干的人。有所成就的人,不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肯定有很好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你们这一代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做出伟大事业的人,特别是伟大的科学家,都是由兴趣推动的。


申力:多与“厨师”交流有助于做好菜

申力,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博士就读于萨斯喀彻温大学,研究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曾获201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金。

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一下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科研兴趣。那些明确知道自己对哪个领域有兴趣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兴趣都是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首先,由易而难去研究。

拿到一个课题后,不要急于开始,应先想一想,可以从哪些简单的方面入手。比如,做城市遥感方面的研究(当时我没有城市遥感的基础),就可以先拿一些大家做过的研究进行分析,先从最简单的软件操作入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并思考其他方法,了解更深层次的规律。导师在指导我们时也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并不会直接给一个课题,要求马上完成,而是让我们从简单的软件操作、数据搜集开始,慢慢上手。大家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也要这样,不要一开始就将目标定为高影响因子期刊,可先由普通期刊开始,逐步积累经验。

其次,扎实基础理论,包括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旁听课程等。

很多同学做科研,一开始就阅读大量的文章,研读一些高端、前沿的文章,但往往因为缺乏基本知识,事倍功半。例如:我们在做城市空间结构的繁衍或空间结构的提取时,如果连城市空间结构最基本的理论都不懂(比如不清楚它的三个基本古典模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直接看文章往往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做到认真阅读基础教材,耐下心逐字逐句钻研;也可以在网上学习国内外精品课程视频,打牢基础,步步为营;还可以旁听课程,当自己所选方向与导师研究方向不一致时,可以通过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扎实地学习理论基础,吸收知识精华。

第三,扩展视野,途径包括会议、论坛等。

积极参加会议和论坛。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读博期间我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但与导师研究方向不同。当时感觉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好在加拿大有一个与我研究方向一致的会议,名为CAG(加拿大地理学术年会)。我去问询导师,希望能参加这个会议,但导师没有经费支持。这个会议不在我的城市召开,来回费用需要1000多加币。考虑到会有许多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牛人出席,我决定自费(节省出生活费)前往。

通过此次会议,我获益匪浅,而且还在会上作了一个与赤潮有关的报告。在该会议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我有幸遇到一位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她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颇有造诣,后来我请她担任我的毕业论文外审专家。

我对可持续发展很感兴趣,学校中几乎所有可持续发展的论坛我都会参加,虽然很多论坛的主题与我的研究方向不太相符,但多学点东西总归是好的。所以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不同方式拓展视野。

最后,要善于向专家学者取经。

大家可以与学院或者重点实验室的各位相关专业的老师专家多交流,在会议上遇到大牛也要主动交流,打开思路,不要错过机会。同学之间也要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对所做研究的特性和该领域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对研究主题驾轻就熟。即使对一个研究模型不够了解,如果对这个研究对象的特性很了解,完成这项研究也就不再是问题。以做菜为例,比如鱼香肉丝,虽然还不知道做出来的色香味如何,但多与厨师交流会帮助我们做好这道菜。


>>>Tips集锦

在武汉大学的四年,我从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实践知识的追求者,这是武汉大学给我锤炼出来的精神,日后无论是在国内工作,还是到国外创业,我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勤学、好问、奋起、探寻,是我一生受用的自勉和本领。勤学、好问,是我终生受用的一个好习惯,也是我走入社会后提升第一职业能力的条件和基础。而奋斗和探寻,则是我多年一贯不倒的意志。我经商的时候,见到有经验的人就去取经,看到哪里有疑问就赶紧去突破……现在,我养成了满脑子装问题、寻答案的求索状态,而这种状态依赖于武汉大学的培养。

我对大学生创业有四点建议:第一,要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第二,要先赚到“生存”的钱,不要好高骛远。第三,要学会合作,不要单打独斗。第四,要敢于克服困难。

——李中子(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970级校友)


我个人觉得“全民创业”这个观点不一定是对的,创业一定是个人的冲动,不能指望靠国家来号召。就像诗人写诗一样,他一定是有种想表达的冲动,你挡也挡不住,创业也是一样。所以企业家要有自己的insight,你看到的某一个点,很独特,你才有动力走下去,而且这条路要是别人没有走过的。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个人冲动。

大学生,眼光不要太高,要从小事做起,从最底层做起,解决一些小问题,尝试是很重要的,工作经验也是很重要的。成功不一定要是自己去创业,去别的企业学习,积累经验和资金也很重要。我不是很赞成在大学里面就去创业,这个层次是不一样的。当然大学生中也会出现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但肯定是凤毛麟角。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人,内心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所以就不读书了去创业,如果你们也有抑制不住的冲动,睡觉都睡不着的话,可以去试试。但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感觉的,还是应该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做起,之后再考虑别的。

大学生首先最重要得还是读好书,把本专业学好。

——张春霖(动力与机械学院1980级校友)


本科四年,我确认了内心的想法:我爱编程。

我的本科不是在武汉大学读的。本科阶段,我参与了学校一些项目的开发工作,而且把产品全部做出来了。比如:超市管理系统(完整的超市销售与管理系统,进、销、存、数据分析);图书馆自习室系统(管理图书馆的自习室座位,并能够分析自习室);医生智能工作台(根据医生的处方先验知识,智能提供处方配伍),参评湖北省优秀本科论文。

本科毕业后,我到一家公司工作了几年,随后考到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读硕士,主要跟着黄先锋教授做数字文化遗产方面的开发项目。在此过程中,我进一步确认了对编程的喜爱。

我在本科毕业和硕士毕业后,都选择了就业。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第一,要有长远规划,有明确的目标。第二,不要轻易跳槽,面试官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应聘者。第三,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要本末倒置。

——刘湘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级校友)

(来源:武汉大学报13673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