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何汶、郑怡萍、马浩琴)日前,我校发布2016年版《武汉大学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分析报告》和2017年版《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国际论文统计与分析年报》。
三份报告由图书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联合编制,从不同角度全面解读了我校学科发展态势、学科竞争力水平和高水平论文分布。
《武汉大学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采集2016年11月份发布的ESI/INCITES数据库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我校ESI各学科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ESI最新数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校发表ESI论文25546篇,总被引25.5万次,篇均被引9.98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于1月和3月先后进入ESI,ESI入选学科数增至14个,位居国内高校并列第十。其中,化学进入全球前1‰,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新增)进入全球前5‰。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大部分进入ESI的学科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社会科学总论和地球科学增幅最快,百分比排名分别上升了18%和16%。在本年度的历次数据中计算机学科上升最快,排名位次上升99位,百分比排名上升了26%。
未进入ESI的各学科与门槛值相对差距均有缩小,尤其是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已非常接近ESI门槛值。全年度ESI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的篇次数分别为1678和86,比去年分别增长了27.02%和95.45%。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国际论文统计与分析年报》数据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6年10月公布的我校国际论文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了2015年出版的以武汉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SCI、EI论文。该报告显示,2015年我校自然科学国际论文发文量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SCIE和EI的第一作者论文数分别为2922和2250,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了17.9%和38.4%。其中发文最多的单位均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SCIE和EI发文量分别为482篇和363篇),发文最多的第一作者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先正、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何德彪,均为10篇。2015年我校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名刊上发表各类文献5篇,入选ESI2016年11月份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分别为65篇和12篇。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分析报告》采集ESI、InCites、SSCI、A&HCI、CSSCI数据库最新数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刊载/转载的论文,对我校2011-2015年所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进行分析。该报告显示,2015年我校人文社科类国际论文发文总量也有所增长。SSCI、A&HCI的第一作者论文数分别为174和12。其中SSCI发文最多的单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41篇),发文最多的第一作者为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查先进(6篇);A&HCI发文最多的单位为哲学学院(8篇),发文最多的第一作者为该院副教授郑泽绵(3篇)。中文论文方面,2015年我校在《中国社会科学》等32种国内一流期刊上发文88篇,被CSSCI收录论文156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分别为6篇、24篇、8篇和253篇。
对比分析发现,与国内高校相比,我校国际论文的篇均被引、学科规范化的影响力表现相对较好,但发文总量、高水平论文数量以及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等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在努力提升发文量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论文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