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钊辰、王杭菊
你想和院士、杰青约饭吗?你想得到教授、博导面对面的指导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专家午餐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每周二、四,每次一位专家与4名本科生共进午餐,已成为学院的惯例。
他们是学生们的学术偶像,他们是大家眼中的“男神”“女神”。通常,他们是站在讲台上严师,“专家午餐会”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们近距离畅聊化学、笑谈人生。目前,该活动已经举办了24期。包括1位院士、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国家教学名师在内的26名专家,通过这个平台与100名本科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经过近半年的酝酿,3月15日,“专家午餐会”正式启动。深受学生喜爱的烛光导航师——刘志洪教授首发出场,吸引了许多大一新生报名。
午餐会上,刘志洪对于大学生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建议同学拓展交友圈,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他以自己大学期间的经历为例,说明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谈及科研时,他建议学子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气氛,锻炼能力;多看文献,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动态和方法。
国家级教学名师程功臻教授参加了第十期午餐会。弘毅班同学报名热情高涨。午餐会一开始,程功臻就以轻松、平易近人的话语开启了与学生的交心之旅。他从早年求学经历讲起,与学子畅谈化学是如何与生活联系起来,一个好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化学的趣味性如何体现。参加活动后,有同学感言:“所谓人生赢家,都是靠日积月累、点点滴滴,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而走到成功的。”
“张俐娜院士要参加第十五期专家午餐会啦!”五一小长假后,这条劲爆的消息在学生群里被刷屏。
与院士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可不常有,午餐会上大家抓住机会纷纷提问。对于如何记忆有机化学学习机理的问题,张俐娜说:“这是社会大环境下,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背书答题的书呆子。”她认为本科生应该好好理解其原理,不能死记硬背。她还笑着说自己的记忆力很差,但正是理解了其原理才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运用。话音未落,大家都笑了起来。
“专家午餐会”已成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师另一处传道授业解惑平台。这是学院推进教育教学融合的系列举措之一,也是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师生第二课堂的互动交流。
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午餐会活动的所有受邀专家都是通过征集意见,票选出来的。每次活动结束,师生会收到在线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并留下反馈意见,98%的师生都对活动表示满意,希望办成常态化。
据了解,参加活动的师生互留了联系方式,继续保持着多种形式的交流。老师们在不经意间成为本科生兼职导师,与辅导员和班级导师形成互补,发挥重要的育人职责。
也许就是这一餐饭、一席话间种下的种子,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供图: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