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武大思政课在全国刮起慕课旋风

发布时间:2016-10-26 22:05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作者: 付晓歌阅读:
A A A

记者:付晓歌

“武汉大学将最优质的思政课师资提供给大家,让校外学习者受益。从思政课慕课中,我品尝到了‘老’课‘新’修的魅力!”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生杨凡(网名)听完课后告诉记者。

9月26日,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4门思政课慕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国家级慕课平台“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正式发布。

这是该平台首次成体系上线思政课课程。武大一次上线4门思政课,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

短短24小时之内,选课人数就突破1.3万,且呈持续增长趋势,目前已达5.6万。其中不少是校外学习者,有在校学生、在职教师,也有毕业多年的社会学习者,以在校本科生居多。武汉大学思政课在全国刮起一股慕课学习的旋风。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课堂规模偏大,课堂互动困难,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虽然所占学分多,但不少大学生并没有将这些课程真正重视起来,甚至将其当成考试前需要疯狂背诵的学业负担。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给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带来了诸多创新机遇。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了很多探索,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都在探索慕课授课形式,实现教学的移动终端化。

面对巨大的课程改革压力,武大也积极探索,启动了“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质量提升计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挖掘本地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用慕课形式来激发课堂活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把教学效果更加透明化、扩大化,更好地服务广大学习者,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武汉大学在思政课与慕课结合上表现出很多不同:首先,该项目是本科4门课程同时上线。其次,课程在国家级慕课平台上投放,背后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支撑。第三,既尊重统编教材的知识内容,也照顾到课堂教学的需要。

据了解,在出镜教师较少、知识点较少的情况下,一门慕课的制作从立项、知识点划分、脚本撰写、整理资源、到视频拍摄、剪辑、上线开始运营,整个周期大概需要3至4个月

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训威介绍,7月20日确定立项后,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8月24日开始正式拍摄,9月26日就正式上线了。出镜的老师达43位,并且总共要录制近300个知识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录制出精品,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各个岗位的老师任务异常繁重。陈训威说,他从接到任务起就一直加班,中秋节编导们回家团聚,他一个人干不了活才“被迫”休息了两天。

 

名师领衔,内容为王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第一。拥有1个国家教学团队、4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项。

正是因为武大马克思主义学科有这样深厚的理论基础,思政课慕课除了有大量学生学习,也吸引了不少教师。网友“番茄”是南阳理工学院的纲要课老师。她坦言,武大马克思主义学科实力强,选择武大的课程是想提高授课能力,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此外,自己的学校也准备推行慕课课程,想来学习经验,“听课后,感觉到武大的老师们理论水平很高,逻辑推理严谨。受益匪浅。”

“名师多,亮点多,讲授专业知识丰富,老师热情认真。”辽宁大学李明双(网名)同学这句话,道出许多学生选择武汉大学思政课慕课的重要原因——学术“大咖”纷纷上阵讲授,使出“洪荒之力”。

在多年的教学科研中,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此次慕课的录制,四门课程的教研中心主任身体力行,再次精心打磨授课内容——

国家级教学名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中心主任丁俊萍教授,眼睛高度近视,看不清提词器,录制的周期最长。录制10个知识点,她写了2万字的稿子,还要全部背下来。教材高度概括的内容,她坚持用鲜活的案例表达出来,希望能让更多学习者增强学习思政理论课的兴趣。

教育部高校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研中心主任孙来斌教授为了备课,到图书馆借了20多本书作参考,写了1.2万字的脚本。作为课程负责人,他还审阅修改了课程组所有老师的脚本、PPT、题库。

全国优秀教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中心主任宋俭教授组织课程团队精心设计每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以科学的历史观考察历史,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中心主任、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为了让脚本内容更贴近学生,把脚本发给不同层次的人,集众人之所长,广泛听取意见。

归根到底,慕课只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老师们始终做到忠于教材,围绕重点和难点来组织内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以内容为王,将思想理论讲深讲透讲彻底,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剧场效果”,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

 

打磨细节,形式多样

“比别人领先半步,我们就是标准,比别人多努力半分,我们就是风景。”课程充分运用慕课特色,精心提炼授课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录音、电视纪录片等资料为主体,在视频中插入小测验。此外,还开展生生互评、在线讨论和答疑等活动,为学习者构建教与学的共同体。

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形式的琢磨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下了苦功夫。

“虽然老师们的教学经验都很丰富,平时在学生面前也很自在自信,但是到了镜头前,还是有点不习惯,有的连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思修课程教研中心负责人金筱萍教授说。

拍摄前,老师们一直在琢磨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既要站在教材的高度去讲思想政治理论,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们一边录一边相互传授经验,表现得越来越自然。学院还请了专业主播来帮助老师们把关,从仪态到手势,都反复练习。

除了讲课内容形式之外,一点点小细节的处理,老师们也不放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别由9位不同的老师授课,为了避免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尽量给学习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女老师们格外注意自己的妆容,甚至考虑到了“撞衫”问题。大家把准备出镜的衣服提前带来,商量着谁穿哪一套。

在线上,武大思政课慕课讨论区“向老师提问”和“学员互动”两个板块,十分热闹。不少学生在这里抛出问题、分享经验。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要求老师必须在24小时内作答,课程上线后,各课程教研中心组织年轻教师为主体的运维团队负责讨论区与各类学习者沟通,尽量做到及时、充分回答。课程教研中心也鼓励主讲教师上线回复学习者的提问,为大家答疑解惑。

为了方便与学习者更好更快地交流,大家创建了“武大思政MOOC学习群”,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个课程教研中心负责运营维护,十多位老师担任管理员。目前已有2000多人加入该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学习者交流互动,在理论学习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在讨论区中发言、在QQ群里在线答疑,不会有传统课堂上的尴尬。”西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马力(网名)表示很喜欢这种方式。

 

教学相长,促进改革

教育就是引出,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表达,从而实现自我认同。

思政课慕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载体。慕课出炉后,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知识,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与学生展开对话,帮他们解答疑惑,增强他们的主体性。

“学生已经在线学习了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老师上课就不能照本宣科了。我们准备做一个课堂翻转的实验,采取讨论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即回归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系青年教师刘水静说。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青年教师李学桃认为,慕课课程不仅使学生受益,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发展、提升自我的机会。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重新准备授课内容,更加仔细地去考虑所讲内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因为视频的录制时长有限制,制作时要有所取舍,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凝练和提升,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以及提升的机会。

还有老师认为,慕课真正的价值是由学习者观看带来的数据,通过挖掘、分析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对思政课的教学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借此倒逼教学改革。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慕课课程的开设,进行了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提升了理论教学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学习者,使传统课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网友“小龙井”,今年28岁,以社会学习者的身份加入课程学习。他表示,听了武大的思政课,感到无论是授课内容还是授课形式都有创新,把不少宏大、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生动地讲出来了,“让我觉得既有吸引力,同时又享受到理论的魅力。”

学院负责人表示,思政课改革仍在艰辛探索中,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实习生胡颖娟、孙御晓、胡秋月、涂刘俊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杨欣欣)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