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张岱 供图:师齐
又是一年社会实践季。不惧路途遥远、高温酷暑,武大学子怀揣梦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社区、深入田间地头,踏遍千山万水,挥洒青春热情。
这个暑期,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全校188支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576支院级社会实践队奔赴祖国各地,或致敬历史、或科研探索,或着眼民生、或关注改革,近两万名师生在轰轰烈烈的实践征途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付出比收获更有意义。这个夏天,我校志愿服务与公益行动类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讲、支教助学、医疗帮扶等活动,充分展现了武大学子的奉献精神和社会担当。
7月18日,武汉大学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暨留守儿童之家举行了揭牌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井研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勇共同为基地揭牌。
“树立远大理想,坚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创新”,仪式上,王传中对在场所有孩子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表达祝福,“祝你们以后都能考上武汉大学”。
早在7月上旬,“大山里的魔法教室”项目团队、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研究生支教团四川分队成员就顶着酷暑泡在了三江镇。他们一起忙活着,打扫卫生、粉刷墙面、亲手拼装桌椅、布置教室,让这间名为“魔法教室NO.32”的全新教室闪亮登场。
正在乐山支教的周梵说道:“武大是我的母校,乐山是我的家乡。作为武大学子,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能够关爱到这些留守的孩子们,我觉得更有意义了!”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要有情怀的。锤炼自我、温暖他人,在武大学子的脑海里,奉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红色主题也可以青春时尚
理想信念教育历来是社会实践的重头戏。尤其今年,恰逢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里,学生们开展红色教育与主题寻访类活动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
7月1日至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探访红色遵义,弘扬长征精神”实践队先后到贵阳、遵义和重庆等地,途经2000多公里,重温长征足迹。队员们怀着对长征战士的崇敬,拉起横幅、征集签名、祭奠英烈。
在青杠坡战役遗址,他们还以《四渡赤水》的情节为蓝本拍摄了情景剧,在角色扮演中深刻感受了长征的艰苦征程和红军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该院2015级本科生张楚洛说道:“通过拍剧,我们亲身感受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这种感觉新奇而震撼。”
不只是他们,今年,还有其他7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十余个省份,通过实地寻访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访谈老红军和烈士后代、查阅重温红色历史与故事,接受革命思想和精神的洗礼。
7月15日,动力与机械学院赴湖北红安寻访革命遗迹实践队来到红安老区,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李先念革命纪念馆等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世纪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唯有据红色之源,方可筑青春豪情!”该院2014级本科生、队长薛永波郑重地表示。
在实践中求真知强本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暂别书本与课堂,武大学子可没闲着,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用行动砥砺真知,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本领、耕耘梦想。
在160余支学科认知与专业实习类实践团队中,由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张维昊指导的神农架科考团队格外引人注目。7月16日,全体队员们向湖北西部边陲宁静而神秘的神农架林区进发,这已经是这个项目团队第十五年踏上征程了。
十天里,实践队分别去往红坪镇、燕子垭、金猴岭、板壁岩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头戴矿灯进入伸手不见五指、气温低至5度的燕子洞统计金丝燕鸟巢的位置,冒着暴雨采集和辨认各种伴生植物标本。今年,他们还全程利用了无人机进行航拍,收集了许多往年不可能拿到的宝贵数据。
7月中旬,测绘学院“经天纬地”社会实践队分别来到广州测绘设计院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围绕数据遥感、生物环境遥感、道路施工等问题学习交流,进一步拓宽了科学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
“只有真正走到乡村医院和药房,才发现实际生活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不容乐观。”药学院“合理用药传万家”实践队队员、2013级本科生王洪璐说。8月,他和同学们一同前往江苏江阴市参观多家医院,并到华士镇华西村为村民讲解用药安全。
聚焦“四个全面”察民生
社会民情,牵动人心。关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类板块,今年学校共组建了实践队伍250余支。同学们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走上街头,发放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对国计民生的了解。
针对近期暴雨天气后,许多城市渍水现象严重的问题,7月20日,水利水电学院“绿色海绵”社会实践队前往武汉青山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就“解决城市渍水、建设海绵城市”进行调研寻找答案。同学们参观城市排涝系统模型,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交流,制作试点小区的雨水走势模型图。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技术措施是问题的一方面,而引导公众接受城市发展新理念、理性看待相关问题则更为重要。作为武大水利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该队队员、2014级本科生宿天华说。
带着家国情怀和问题意识,每一个课题的提出与解决都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同学们真正走进基层一线,了解社会百态,让课题“接地气”,让方案“有底气”。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基于女性权益保障视角对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分析”实践队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女性群体的走访、座谈,真实了解到开放二胎政策后的生育状况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印刷与包装系“秦腔之古韵今声”实践队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深入发掘秦腔的发展历史,进一步了解秦腔的生存状态,探求传承发扬之法,并提出措施让社会更多关注秦腔技艺,保护传统文化。
行走在创新创业最前沿
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风潮下,武大学子开展“双创”活动也是紧跟步伐,不甘人后。实践队员们奔赴企业工厂,对话商界人才,在近距离感受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把握脉搏,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同哈佛、牛津、斯坦福等名校海归精英一道,拜访三家海归创业孵化器,走访中关村软件园、创客全球等地,走进启迪控股、中植投资、百度文学、万宝胜华、沃尔沃等20多家企业,与30余位成功的职场金领面对面交流,7月20日至27日,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创行中华·互联世界”实践队收获满满。
走访的同时,队员们还向职场前辈及校友企业家发出了邀请,请他们来看看武大的创业孵化器,一同把把脉。“企业走访年年都在做,也该升级换代了,我们就想做些更加深入、更有意义的实践,帮助更多想创业、敢尝试的同学们。”动力与机械学院2013级本科生郭兵毅感触良多。
武汉大学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行走中华·寻访名企”实践队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通过全校公开招募和选拔,百余名不同学院、年级的学生联合组队奔赴各大知名企业,与高管们零距离接触。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社会实践已成为同学们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2016年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平稳有序,学子们积极投入、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探索中砥砺前行。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