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帅、李清玉、韩婷
今年27岁的温智杰,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辅导员。受学校选派,3月5日,温智杰赴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乡,身份变成白果树村负责精准扶贫的“第一书记”。
7:30,一份检测报告引起了学生记者的注意。这就是温智杰最近在忙的事:富硒黑猪繁育基地。白果树村2495人共686户,其中243户都是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在走访中,他发现相比其他贫困村,这里因学致贫、因灾致贫情况不多,“主要是观念问题,发展观念严重滞后。”不过,村人乡土观念浓厚,劳动力保有量高,基于此,他开出的药方是“产业扶贫”。
“这里是喀斯特山地,水稻生长困难。恩施富硒茶已经小有名气了,我想把‘硒’概念做进日常硬性消费中,打造恩施‘活硒’品牌。”最近,温智杰成立了贫困户参与的专业合作社,开发富硒黑猪、高山富硒鱼、富硒蔬菜和茶园生态鸡,进行养生茶园生态旅游开发,将旅游和种养殖相结合,摆脱传统农家乐单一发展模式,打造让城里人来山里‘洗胃、洗肺、洗心’的养生地,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富硒产业链闭环,用做企业的思路做扶贫。
8:00,村委楼,温智杰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的办公室和卧室相连,床头柜上摆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县的工作照片。温智杰说,他用这张照片提醒自己,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方法。目前,在学校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与实验室杨必胜教授进行项目合作,研发“三维白果树村”,为旅游开发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9:00,这一天是恩施市各级部门集中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日子,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他与村里的党员代表们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规党纪,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扶贫工作,分享了题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感悟。
13:00,午饭后,与往常一样,温智杰来到田间。山路两旁有很多土屋,它们建在山坡上,地基不牢加上雨季冲刷,安全隐患很严重。对于这些房屋,村里都已列入农村危房改造的规划中。
14:00,茶园,路遇采茶阿姨。阿姨说,这里的山茶长势好,但是采摘和炒制工艺比较落后,茶农卖原茶居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15:00,侗族乡白果树小学。这里新换了校舍,安装了多媒体,校园群山环绕,环境优美。“但地方偏远,还是缺师资,六个年级只有五六个老师,”这令温智杰有些忧心,他已跟侗族小学的周校长商定,等忙完这一阵,自己会过来代英语课。
这里学风好,孩子们非常刻苦,教育质量位居全乡第一,整个恩施市能排到第五。温智杰建议,我们这些大学生多过来,多跟孩子们交流,帮助山区里的孩子开阔眼界。
17:00,我们中的一位女生问他,“温老师,你独自一人来到这座山村,会不会有时候会感到孤独?”温智杰说,村里熄灯早,在办公室望着窗外的山村灯火次第熄灭,有时也会想念恋人、父母、同事、学生。可以想象,在一个个夜晚,漆黑的山谷万籁俱寂,只有他办公室的窗口,坚定而勇敢地亮着一抹希望的灯光。
采访后记: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我们在火车上有些沉默。我们依然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温老师,从武汉来到偏远的侗族山村,扎根这里,奉献青春。后来,我们在他的微博上找到了答案。
五年前,温老师曾经休学来到湖北黄冈罗田县九资河镇大地坳中学支教,呆了一年多,跟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校团委以他为原型,拍摄了数字电影《大山里的梦》,引起强烈反响。
五年后,他再次回到山村,其实是大山里的梦的延续。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