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成才在珞珈】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16-04-18 17:20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实习生:肖淙文

经过两个月的人员招募、岗前培训,10个小时的火车硬座,3个多小时大巴车的奔波,燕彬文终于来到了河南省安阳市东姚镇伯文村。在这里,这位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级的大学生,将度过20天的支教时光。

燕彬文是武汉大学“爱心之旅”支教队的队长。他说,“以前总听去过的学长说支教苦支教累,但是他们每次讲起这些经历时都是笑着的,这种嘴上的傲娇和心里的骄傲,直到我自己体会过了才懂。”

河南安阳关爱留守儿童“爱心之旅”支教行动是动力与机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一个拥有5年传承历史的支教项目。协会于2003年5月成立,从20多人的小团队发展到今天,拥有了主席团和12个职能部门,143名管理型志愿者,每年招募200余人的志愿服务常备队,以及32个班级小分队,在校注册志愿者达1299人。2010年,学院成功申报武汉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特色基地;2013年成立青年志愿服务理事会,现已基本建成具有特色的校、院、班三级联动服务体系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已逐渐成为学院的文化标签和学生中的时尚。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实践工作体系中的育人功效,学院建立了从动员、实施、表彰到展示全过程的完备工作体系。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日报制度》、《社会实践指导手册》、《星级志愿者评定方案》,确保实践工作规范有效。两年中先后组织了126支社会实践队,有1500多人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武汉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成果3项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等奖;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爱心之旅”支教行动从2011年开始运行,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从最初开辟项目的艰难,到现在项目运行成熟,每一代的志愿者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刚开始联络当地负责人时,我心里还很忐忑,怕村里人不欢迎。没想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听说武汉大学的志愿者要来支教,很高兴地接受了。”由于志愿活动传承得好,当地民众对武汉大学十分信赖,“他们真的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燕彬文说。

2015年暑假,支教队联系到伯文村的邻村洪河村,成功拓展出第二个支教点,使800多名当地学生受益。

志愿服务有苦有乐,“刚到的第一天40度高温,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三分之一的队员都感冒了。村子里条件艰苦,药和一些生活用品都要到乡里去采购。”回忆起支教时的点滴,他记忆犹新。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支教队走时为了避免离别的伤感,特意凌晨4点多出发。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附近的孩子跑来送他们一程。

志愿服务现已成为动力与机械学院的“青春名片”,学院以具有28年服务历史的“学雷锋小组”为龙头,建立了以东湖小学、茶港社区、东湖村阳光家园、武汉市第二聋校、河南安阳伯文村支教学校为依托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形成了“七彩小屋”东湖小学爱心家教项目、“心伴心”和谐社区服务项目、阳光家园关爱残障老人项目、阳光助残关爱聋哑儿童项目和“爱心之旅”赴河南安阳关爱留守儿童支教项目5个品牌服务项目。其中“爱心之旅”关爱留守儿童支教项目获远洋“探海者”全国大学生实践大赛三等奖,“心伴心”和谐社区服务项目获得了武昌区公益创投10000元项目资金支持,“七彩小屋”爱心家教项目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专职培训体系。

在运作过程中,项目形成了“定时、定点、定人”的良好运作机制,实现了项目体系常态化,更与被服务对象从情感上建立了长久的联系。

燕彬文说,学院组织的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十分有益,“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付出,更收获了感动。你付出的仅仅是体力和脑力,收获的却是真诚、信任和感谢。”他表示,2016年暑假的支教活动他还会参加。

 

(供图:李坡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