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凌家俊、欧阳润川)4月15日和16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破冰船顺利返回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武汉大学李雪平、张保军、耿通和褚馨德4名科学考察队员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全部平安归来。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破冰船和“天惠”轮三船保障,共航行8万余海里。武汉大学4名考察队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保重身体,祖国和人民期待着大家凯旋”的殷殷重托,圆满完成了南极海平面变化监测、南极GNSS跟踪站建设、冰川变化监测、重点区域无人机地形测绘、格罗夫山陨石分布航空调查和南极考察站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调研等系列任务,并参与了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的建设工作。
李雪平(左)在南极长城站开展调研
法学院国际法专业李雪平教授对中国南极长城站及周边国家考察站进行专题调研。她结合专业研究和工作任务,与周边国家考察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课题调研;在乘雪龙号赴南极途中向中国科考队员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并作极地法律专题讲座,圆满完成各项调研任务。李雪平表示,“通过考察调研,为强大而又负责任的祖国倍感骄傲和自豪,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极实践充满信心”。
张保军在南极秦岭站进行直升机停机坪建设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张保军是第二次参与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他参与了秦岭站建设。“考察队顶风斗雪,勇斗极寒,艰苦拼搏顺利建成了秦岭站,这给我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未来我将继续发扬这种南极考察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投身于国家极地考察的大事业,努力磨砺自己的本领,争取做出更好的成果。”张保军说。
耿通在南极最高点Dome-A进行地形测绘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耿通说:“这次南极考察,我不仅在祖国的大事业中磨练了自己,也更加体悟了南极内陆科考前辈们胸怀国之大者,不畏险阻,勇斗极寒的高尚精神。在未来,我将继续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极地科学研究,推进全球环境变化的科普实践,勇攀科研高峰。”
褚馨德在南极格罗夫山梅森峰执行无人机航测任务
在本次科学考察中,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褚馨德圆满完成了梅森峰、哈丁山等格罗夫山主要地区的航测任务,采集了蓝冰、裸岩、积雪和冰裂隙等地物的可见光及激光雷达数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忘嘱托继续努力拼搏,以取得更高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极地事业添砖加瓦。” 褚馨德说。
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一直坚持参与,建立了我国东西南极测绘基准,测绘出覆盖2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地图,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极地测绘技术体系。在国家极地主管部门指导和支持下,武汉大学先后共有近200人次被选派参加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全程参与了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和北极黄河站的建设。
(摄影:龙泉 供图: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法学院 编辑:张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