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实习生彭云涛)1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张蕴岭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当今世界关注的几大问题”的形势政策报告。内容围绕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自身的发展、中美关系三方面展开阐述。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主持。
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的平衡被打破,整个世界处于大的结构性调整之中。面对困境,张蕴岭提出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一为依靠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技术群;二为依靠发达经济所提供的人才、资本等;第三即依靠新兴经济体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本、技术、人才、基础设施这四个“瓶颈”,这就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积极的开放发展战略,国际组织也应改造现有国际机制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秉持“共议、共商、共谋、共建、共享”的新理念,我国努力实现“成为新型大国、形成新兴发展观与合作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
谈到中国自身的发展,张蕴岭指出,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法制化社会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中国面临着“能不能持续发展、发展起来对世界的影响”这两个基本问题。他强调,中国的持续发展不仅依靠国家,也依赖个人;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制度的改进。中国坚持走一条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为世界创造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中美关系,张蕴岭提出“战略性博弈”理论,它是指中美关系既有合作性博弈、又有非合作性博弈。中美应在“互相尊重、协商合作、平等对话”这一框架下进行合作。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专长于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问题。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内担任的主要职务还有: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国际学部主任委员,其他兼任职务有:中国东盟博览会高级顾问,中韩友好协会副会长,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中国委员会副会长,德意志银行亚太地区顾问等。
(摄影:彭云涛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