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青春剧透】科研少年说

发布时间:2015-11-04 12:05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学生记者:王妍、刘林云、杨铁、贾拓

对于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你,提起科研专利,似乎遥不可及。而登上大学的舞台,你就成了科研主角。科研精英手把手教你怎么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怎样在国内外权威赛事中占有一席之地。

武汉大学报·新闻网“青春剧透”系列,本期采访了在国内外科研赛事上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还有凭借奇思妙想艰辛创业的前辈,共同为你描绘大学校园的科研之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对此,2015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12级动力与机械学院的张逸凡深有体会。

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比赛,可以说是动力与机械学院学生的一个传统,大家视此为一个荣誉。张逸凡也不例外,早在大一,他就密切关注比赛情况,大二时跃跃欲试,裹在学长学姐间挺进决赛。他回忆说:“当时只是帮着打打下手,并没有参加比赛,但是已经有意识地观察学习,收获颇丰。”到了大三,他再次报名参加,并作为领队,一举夺冠。

谈起比赛的经历,张逸凡直感慨“万事开头难”,刚组建队伍就遇到了阻碍。招新时,有70多个人报名,但是很多人遇到困难就望而却步了,最后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人。他们一次次调试系统,一点点查资料,或是请教往年参加比赛的学长,更多时候独自思考。“有时候为了想出一行代码,要一个星期不吃不喝刷夜操作。”张逸凡忆起那段奋斗的时光,充满感慨。

作为队长,他还必须兼顾整体做出决断,协调组员间的关系,提升实践效果。他安排大家各司其职:写代码,制作硬件和完成机械结构。除了尽心施展自己的能力外,也必须要十分信任每一个队友,处理好队友间的矛盾以获得整个团队的默契。

即使科研之路困难重重,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在2015年暑期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我校有两支队伍挺进决赛,均获得了一等奖。张逸凡的获奖感言是:努力就有回报,不要觉得创新离我们很遥远,有了想法,坚持下来,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而来的是社会分工化和专业化,大学教育正是面对这一社会需求展开。“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是高等教育阶段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自我训练意识。

如今,大数据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影响着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学校的选课系统、图书馆数据库都是大数据的具体应用。

国际软件学院师生组成的兴趣小组正致力于该领域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李炳辉老师说:“软件专业就是做服务工作,服务客户,服务公司。把专业做精就是科研。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数据建模,对消费者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便公司更好地推出受消费者欢迎的服务。

团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困难。成员们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外,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里。而队员们并没有被那些看似凶猛的“拦路虎”吓退,他们坚信,“自己在做的事是有益于社会的,这就足够了。”

 

动力与机械学院2012级学生梅权杰,今年带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这个初创于2002年的团队,是专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而成立的科研小队,曾在2010年比赛中斩获一等奖,随后的每一次参赛,都没有空手而归。

说起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最困扰梅权杰的是场地问题。“由于今年的比赛场地范围为14m×14m,而且还需要是室内的,想在我们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基地附近找到合适的场地是很艰难的,要么是公共场所,要么不能够批准。最终通过求助于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争取到了场地。”

科研前期,为了做一些实验,加工任务繁重。暑期加工培训时间有限,队员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及时做实验,梅权杰分配给熟练的老队员完成加工任务。这解决了进度缓慢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队员因得不到锻炼,普遍产生消极情绪。梅权杰在小团队内建立了“传帮带”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队员配合得更加和谐,每个人都积极存在于团队中。“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为了一个目标奋斗十月,充满辛酸的过程让自己感动。”梅权杰说。

 

科学源自生活,高于生活

把圆柱形铅笔改良为六棱柱形,简单的形状改变解决了铅笔容易从桌子上滚落下来的困惑。这就是加权国际副总经理、创客运动倡导者何宽眼中的科研,他把生活当成捕捉科研灵感的百宝箱,“所谓的科技发明,也就都是这么个事,只要你不把它看的太困难,创新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快进的互联网时代,你还跟得上脚步吗?”日前在我校举办的“创客运动校园行”科研经验分享会上,何宽这样发问。

进而,何宽介绍,他在大学期间就荣获两项国家专利,大三时被加权国际创新教育集团高薪聘用,毕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创客空间——“雨点汇空间”。雨点汇空间孵化的第一个产品“NAP智能午睡枕”已经通过众筹、外贸等方式获得8万多订单。

双层擦玻璃器、多功能晾衣绳、炫光双节棍、发光羽毛球、会说话的玫瑰花……何宽向学子们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创意产品,一个个来自于现实的灵感,使生活充满了智慧,令学子叹为观止。

何宽介绍了两种方法:缺点发明法,对现有物品的不足进行改进;最优方案法,即发明物品时选择符合可操作性最大的方案;趣味添加法,给平凡的生活添加小的乐趣。他说:“读一所大学,不是看他的牌子有多响亮,读大学也不仅仅是读这所大学,而是读这座城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了解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不足,我们可以做哪些改进。大学生还是要主动投身社会,享受社会提供的资源。”

(供图:黄衍军、张逸凡、梅权杰  编辑:严航)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