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王泉、沈欣)10月25日,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召开战略发展委员会和理事会会议,十位院士和众多专家学者与会。
我校校长李晓红院士,院士李德仁、龚健雅、宁津生、刘经南、张祖勋、李建成、陈俊勇、潘云鹤、张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吴燕生,以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的30余位代表出席。
中心主任李德仁、副主任龚健雅汇报了2014年至2015年度中心的工作进展:自2014年获教育部认定以来,中心建立了中国新一代数字高程基准模型CNGG2013;研制了国内第一款面向大众精密定位的米级定位手机;利用夜光遥感技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有效服务了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构建了国内首个、国际先进的对地观测传感网动态实时GIS平台;突破了高集成度通用航电系统技术;研制发射了国内首个低轨灵巧通信试验卫星;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国际化新模式,支撑建设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教育部认定。中心持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构建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工作成效显著。
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和理事会成员高度评价了中心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并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他们建议,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开展遥感、导航、通信集成的天基信息服务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深化跨学科、跨部门协同,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中心由武汉大学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核心协同单位,旨在形成地球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服务技术体系,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