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陆晗昱)8月3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了我校历史学院85岁高龄萧致治教授的文章《为人民写历史写人民的历史》。该文针对历史研究类论著和研究成果读者不多、社会效益不够理想的现实问题,围绕如何使历史研究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积极作用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指出历史研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人民研究历史,二是研究人民的历史,“为人民研究历史,要求历史研究者在选择历史研究课题以及评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认真考虑对人民、对社会会起什么作用,是鼓励和滋养人民,还是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凝练为“为人民写人民的历史”的观点,认为历史研究者当义不容辞满足人民群众对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等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注重研究人民生产生活,使历史研究成果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而不能把历史研究变成书斋里一己之悲欢。
萧致治主要从事鸦片战争研究和黄兴研究等。退休至今,萧致治一直以饱满的学术热情从事历史研究。他一贯倡导史学著作需兼具科学性和可读性,认为历史研究应突破学术的小圈子,成为社会大众的精神食粮,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读史的乐趣。
虽已85岁高龄,萧致治仍担任历史学院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学院及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他关心历史学院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关怀史学人才培养、时时教导交流;他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座谈会上分享自己65年工作和治学经历中若干片段,在他身上处处可见忠诚于党、服务人民、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的优秀共产党员品格与风范。
文章链接: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803/c1003-27401438.html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