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珊 通讯员:方萍 实习生:汪泉
“We’re everywhere! Eighty percent of your life is related to our services.”(我们无处不在,您生活中80%的部分与我们相关。)印刷与包装系校友于昌龙谈到自己的工作,自豪地说。他在美国留学、工作4年,如今已在纽约最大的艺术设计供应公司A.I. Friedman色彩服务部门独当一面。“是母校造就的优质平台,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成长。”
这只是印刷与包装系培养优秀人才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该系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等6项、行业竞赛金奖等表彰12项,获批专利30余件、大学生科研国家级项目等40余项;“立感见颖”学生团队入选全国百支“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作为我校唯一入选团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三创”教育是印刷与包装系培养人才的“金钥匙”,为学生打开了实现理想的大门。
课堂上各种创意飞
有一天,你去超市购物,选好商品后经过一道电子门,商品总价随即显示在电子屏上,你刷卡结账即可。整个购物过程十分轻松,没有排队收银的困扰。同时,电子门会记录已售商品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商场及厂家,厂家及时配货,实现按需生产,省时省钱。
白迪的这一发明,名为“关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拓展的未来超市电子门”,获得了艾利丹尼森基金会创新奖学金。奖金包括1300美元,以及在昆山艾利丹尼森亚太区研发中心工作坊接受一天半的培训,学习如何提高创新和商业领导技能。他现已获得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包装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将于今年8月攻读影像科学专业博士。
如何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动手能力和创新理念?印刷与包装系教师将“三创”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的能力。白迪的发明创意,就是萌生于系主任万晓霞教授的课堂上。万晓霞认为,印刷与包装学科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高智勇副教授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下,该系本科生自主组队,研制的作品先后获得安姆科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艾司科包装设计之星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等。从设计创意、材料测试到样品制作,各个指导环节贯穿于课上课下。
“通过参加包装设计类大赛,我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了,学习目标更明确了。”这是参赛学生的共同感受,他们的专业学习积极性更高,做科研搞创新的劲头十足。
丰富的联合培养“套餐”
2012年,由意大利政府资助,意大利印刷商业学会面向全球选拔优秀印刷专业人才。时年大四的本科生喻婵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获得“意大利印刷技术奖”,应邀前往意大利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参观学习。
访学结束回国后,喻婵产生了思考:为什么他们能生产出高端的印刷机,而我们不能?为什么中国市场要成为西方的蛋糕,而不是西方成为中国的面包?
带着这样的疑问,喻婵更加发奋投入专业学习。经由系里良好的平台,她成功获得前往美国学习深造的机会。“这里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将来我也要帮她实现一个梦想。”喻婵在成才经验分享会上对学弟学妹说。
印刷与包装系现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韩国延世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香港印刷业商会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交换生学习计划、“2+2”联合培养本科生、“1+1+1”专业硕士联合培养、“3+1+1”本硕连读联合……一系列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学生提供的学习套餐,丰富了学生的成长途径。
“一对一”全程导航
同许多新生一样,初入大学的孙杰一时迷惑了奋斗目标,光阴在虚无和焦虑中溜走。大一下学期,钱俊教授成为孙杰的烛光导航师。
在一次交流中,孙杰提到“手机无线充电”的想法。钱俊启发他,清洁能源汽车代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将无线充电的思路从手机、电脑拓展到电动汽车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创意完善后,孙杰以作品《电动汽车智能化自助式无线充电系统》,获得艾利丹尼森创新奖学金。
作为武汉大学“优秀导航师”,钱俊认为,学生动手实践忙起来自然就会学到更多,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用。他“一对一”面授科研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开展科研项目。
由企业家、优秀校友、科研团队、管理干部组成讲师团,是颇受欢迎的印刷与包装系学生素质拓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无缝衔接。讲师团成员实战经验丰富,他们带来的科研创新、求职创业课程,为理论知识打上了生动注脚。
快乐学习有妙招
2011级李翔以全国第八名的成绩,入选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在前后半年省赛、国赛的备战中,他和小伙伴们在徐宏平等老师带领下,将课堂搬到了楚天印务总公司、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从印刷机械设备原理及操作方法,到纸张规格、油墨调制,徐老师在生产实践一线传授专业知识,要求我们以高标准完成产品制作,我们学得更活更勤。”李翔说。他以突出的专业实践能力,获保送硕士资格。
除了注重挖掘行业资源,营造合力推动“三创”人才培养,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们也是各有妙招。
可印刷功能材料与印刷电子实验室由“香江学者”吴伟老师牵头成立,每年他都会在大一新生中招收业余科研爱好者进实验室,并给予经济补贴,从源头上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2012级薛清文的切身感受是,“在实验室里,师生之间、本硕博之间传帮带,我被快乐学习、快乐科研的浓烈氛围熏陶,前行的动力越来越足。”
近年来,印刷与包装系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与时代出版传媒集团、澳大利亚安姆科公司等国内外名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我们已形成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和学生成才的互动双促局面。”系党委书记左军认为,这不仅体现了教学相长、协同共进,更凸显了育人以生为本的理念。
“过去,我曾认为选择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出路。现在,我认为是不同的出路在等待不同的我们。”于昌龙这句颇含意蕴的话,表达了印刷与包装系校友的心声。在为学子铺就“不同”的成才路上,印刷与包装系的故事未完待续……
《立体照片集成系统》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夺冠首届安姆科中国包装创新设计大赛
“立感见颖”团队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百支“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获佳绩
(供图:方萍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