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来珞珈山成就梦想

——第二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掠影

发布时间:2015-01-05 15:54 来源:武汉大学报 阅读:
A A A

记者:李琳  

梧桐茂,凤凰鸣。我校正以全球化视野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放眼全球广纳贤才,是其中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20141229日至30日,我校举办第二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旨在推动学术研究,广揽天下英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名青年才俊共聚珞珈山,为这所百年老校注入新的活力。  

   

交流学术  

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汪正平,两院院士李德仁,药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特聘教授雷爱文……各领域俊彦翘楚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展示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凸显了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本次学科论坛为期2天,不仅有知名院士、专家学者的特邀报告,还按照不同学科领域,分为22个分论坛,供与会者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力求通过形式丰富、内容深刻的学术活动,营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学术氛围。  

经过层层筛选,90余名参会代表从650余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很多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海外名校的博士、博士后,13人拥有海外知名大学正式教职。  

在这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平台上,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学者共聚一堂,就国际前沿科技、热点研究领域等,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聆听学术思想,感悟深奥学理,探索技术难题,交换研究心得,大家尽情享受着这场学术盛宴。  

论坛既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内容,又包括应用科学发展,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方面。与会人员表示,围绕重大基础课题和前沿技术问题开展综合性、交叉性的深入研讨,将极大地促进最新最优秀的知识成果产出。  

法国国家健康与卫生研究院博士后肖非告诉记者:“我研究丙肝病毒在细胞间的传播问题,与有些老师的研究有相通之处,重合的地方可以合作,不同的方面有助于开拓思路。”  

   

日臻完善  

大气魄产生大手笔,小细节成就大未来。武大有不拘一格揽人才的决心,更有详尽周到的待客之道。从在世界知名网站发布广告,到开通在线申请、筛选简历、安排组织会务工作,主办方尽心完善每一个细节。  

上一届的成功举办,使跨学科论坛成为我校海外招聘的又一品牌项目。本届申请人数从上一届的276人增加至650人,参会人数从67人上升至97人。  

与上一届相比,本次的宣传工作突破华人圈,广泛吸引非华裔学者参会。学校除在未名海外人才网等传统华人圈网站做宣传,还与英国著名人才招聘网站jobs.ac.uk合作,取得显著成效。非华裔学者申请数从上届的2人上升至110人,经过选拔,有2名外国学者应邀前来。  

法国人伯努瓦(Benoit Mayer)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他毫不掩饰对珞珈山的向往:“武大的国际法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知名度,我很期待能来这里工作,与中国学者交流。”  

此外,本届论坛重新设计了注册申报系统,增加了材料自动流转功能。新的申报系统可根据申请者填报的学科领域,自动将材料转发至相关学院(系),以便各二级单位及时组织专家评估。调整之后,学院(系)选拔人才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本届会议共设有22个分论坛,每个分论坛由一个学院(系)承办。与上届集中划分为5个分论坛相比,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化,申请者与招聘单位的互动交流更具针对性。  

   

成就梦想  

“武汉大学有求贤若渴的愿望,有广纳贤才的决心,热切期望广大海外人才和校友来校建功立业!”常务副校长冯友梅的讲话鼓舞人心。  

支持团队建设,保障科研经费,落实相应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学校在“硬件”方面做足文章;同时抓“软件”,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引进的环境和氛围,搭建干好事业的平台,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不少学者有意向到武大发展,期待在珞珈山一展宏图。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李菁校友表示,回母校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目前正在与武大相关领域老师接洽,争取早日回来工作。”  

瑞士国家研究院研究员钱桂安立志以武汉大学为平台,为国家核电事业做贡献:“国内核电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学校对青年学者支持力度也很大。希望能通过核电研究,解决目前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助理研究员朱强踌躇满志:“希望在武大成立自己的工作团队,利用多学科平台,进行新材料设计和药物研发。”  

论坛的举办不仅是为了圆学校的揽才梦,也为海外人才实现“中国梦”和个人发展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中国人,若想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回国发展是最好的选择,武大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适宜归来的平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郝玉峰感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武汉大学求贤若渴,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助力更多青年学者成就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