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严航、李琳)无人操控的智能汽车,可在设有障碍的跑道上自由驰骋;用手在屏幕上拖拽即可简单快速地创建3D 模型;用废弃混凝土做骨料原材料,以工业废渣代替水泥……9月23日,随着校党委书记韩进洪亮有力地宣布第四届“三创”成果展开幕,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的创意产品展区前顿时热闹起来。
开展前,在校的全体校领导,学院(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专家和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启用仪式。
“这里洋溢着节日的喜气,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校长李晓红开场说道。“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表示,学校将加大力度持续支持学生的“三创”活动,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还将请校友来参观指导,助燃学生的创造潜力。
学生代表、动力与机械学院2011级本科生蔡耀介绍自己从大二开始,投身于科研学习和创新创造活动的经历。他不但修得了21个创新学分,获得了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还申请了7项国家专利。他信心满满地说:“在武大,定会有更多的‘小米’做成‘大米’,更多‘武大郎’的声音响彻中国乃至世界。”
教师代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彭华认为,中心的开放意味着“三创”教育得到了推进,对我校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展示成果丰富,可以给更多的同学提供灵感和方法;入驻团队众多,为各团队的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各团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为切实推进“三创”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从2008年动议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建成开放。恰逢第四届“三创”成果展,来自30个学院(系)的650余件成果作为“首批客人”入住中心,电子设计系列产品、智能汽车、竹结构高跷模型、“立感见颖”裸眼3D、无水泥建筑垃圾制品……一系列精品之作,令观众啧啧称奇。
韩进在负碳环保菱苦土—木屑复合材料的展位前驻足观看,兴致勃勃地问:“这种材料是怎么加工完成的?菱苦土来自哪里?”团队成员一一对答,韩进边听边点头称赞,鼓励他们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李晓红饶有兴致地挨个儿欣赏,在每个展位前都站上一会儿,仔细询问学生的创意灵感、操作原理,并为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提出建议。看到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他或是高高地竖起大拇指,或是亲切地拥住学生肩头,满是对学子的赞赏之意。
独立的工作室、舒适的办公环境、齐全的硬件设施……谈起进驻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感受,几位项目负责人由衷感慨:“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大家干劲更足。和很多其它公益或创业团队交流,还可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据介绍,中心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集成果展示区、团队工作区、教学资源区、会议接待区、行政办公区和校企合作区为一体,是全校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科竞赛训练、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活动的公共平台和大学生“三创”教育成果展示平台。通过遴选,来自18个学院(系)的51个团队首批入驻,入驻学生400余人。(稍后将对团队和成果进行深入报道,敬请关注)
(摄影:杨华山、刘洋、陈琛、余艳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