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楚天都市报大篷车社区行第19站,走进武昌区珞珈山街茶港社区。现场,志愿者们为数百名市民带来了义务理发、按摩、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义务服务,珞珈山街各社区的居民演员们还献上了6个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首次亮相的“社区英语角”,有来自塞内加尔、南非、尼泊尔等国的4位武汉大学留学生加盟,这些“洋志愿者”,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大胆秀英语。
市民带着英语试题来请教
3月8日上午,首次亮相的社区英语角,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留学生志愿者们一到现场,一位姓邓的太婆就找过来。原来,邓婆婆也学过英语,孙子的英语考试有道题做错了,但她觉得标准答案也不是绝对的,得知社区英语角有留学生志愿者,邓婆婆就带着试题来请教。来自塞内加尔的志愿者维奥拉研究了试题后解释,外国人说日常英语,并不严格依照教科书,邓婆婆孙子所选的答案,在实际英语交流中也可以接受。“感谢志愿者,解开了我和孙子两人的疑惑。”邓婆婆笑说。
“I study English(我学英语)几个月了,worry about(担心)学不好。”现场,一位女市民操着这样“中西合璧”的英语,借助着手势的比划,和来自南非的武大留学生珊碧交谈着。珊碧微笑着也用“混搭英语”回答:“Take it easy(放松些),学好英语就得敢说,大胆地秀出你的英语。”她鼓励现场的市民。
留学生用筷子不输中国孩子
现场还进行了各种双语互动游戏。在一大盆弹珠旁边,来自尼泊尔的志愿者尼加拉用一双筷子,灵活地夹着玻璃弹珠,速度竟然丝毫不逊于旁边两个中国孩子。来中国将近两年,尼加拉不仅中文说得不错,筷子更是用得很熟练,她说,现在吃饭都是用筷子。
和志愿者们聊天,不少市民都对维奥拉的发型很感兴趣:像毛线一样一股股分开编制的发辫,许多人都在问她是怎么编的。维奥拉说,这个发型是室友帮忙编的,要两个小时左右才能编好,不过编好了以后晚上即使睡觉也不会散。这种发型,很多来自非洲的女孩都会编,她也经常帮自己的室友编。
巧手志愿者引市民纷纷求教
尽管春寒料峭,但现场人气还是颇高。今年79岁的高凤琴婆婆,在老年大学里学到手工制作后一发不可收拾,虽然眼睛不太好,每天她也还是要花上几个小时,来制作丝网花等工艺品。看着展示台上的小玩意,不少居民纷纷向她请教,她也一步步耐心教导,“先将泡沫剪出形状,再裹上不用的就丝袜……”
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穿着玩偶服扮成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引得众多小朋友们笑闹不止。“我们每周都会去不同的社区为小朋友们解答难题。”电子信息学院大一女生刘凯媚介绍,为了和孩子们快速打成一片,他们选择了这种颇受孩子们喜爱的方式。“不仅可以学习还能做游戏,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9岁的黄文韬在游戏中得到了好几颗糖,很是开心地说。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40309/ctdsb13.html
(稿件来源:《楚天都市报》2014年3月9日,原题《洋志愿者教市民大胆说英语》 本网编辑: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