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飞机就来到武汉大学,虽然现在距离法国几千公里,但眼前这一切让我觉得,这里是世界上离法国最近的地方!”3月4日,《费加罗报》副主编菲利普·热利率法国主流媒体记者团来访时说道。因为他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了我校与法国合作34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到了武大与法国长期交流结下的深厚友谊。
为纪念中法友谊50周年,法国主流媒体4位高级记者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来华访问。在结束前一天在北京的访问后,记者团赴汉采访并主动提出访问武汉大学。一同来访的还有: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时政评论员于利斯·戈塞、《外交世界》副总编马蒂娜·比拉尔、《埃博拉集团》驻巴黎站站长弗朗西斯·布洛谢。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副校长谈广鸣,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外联处处长申东辉,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国际交流部、留学生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中、法学生代表共同欢迎法国主流媒体记者团的到来并与其座谈。
骆郁廷代表学校对记者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及和法国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基本情况。接着,谈广鸣以更加详实的数据和实例,展现出武汉大学自1980年以来与法国友好合作的画卷以及丰硕的成果。“职业习惯驱使,我们要开始发问了。”听完介绍后,菲利普·热利风趣地说道。
当听到2011年武大首次进入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400强,今年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名列第五时,于利斯·戈塞发问:“武汉大学的生源质量是什么水平?”谈广鸣回答道:“中国每年几百万考生中,只有前百分之一可以上武大。”
“学生每学年学费、每月生活费多少?”“学生大多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武汉大学的留学生总数有多少,法国留学生比例多少?他们今后去向如何?”……记者们凭借敏锐的眼光,以学生为采访主体,围绕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一连串细致的问题,在场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留学生们给予详细解答。
来访人员观看了学校形象片,报以掌声。随后,他们实地参观了校门广场、佩雷菲特先生雕塑、校史馆等地,一睹珞珈风光。马蒂娜·比拉尔感叹道:“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学校,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美丽校园,还真少见。武大学子都应该在这里好好学习。”
菲利普·热利在校史馆内欣然接受了武汉大学电视台采访,他表示:“虽然第一次来到武汉大学,但是今天见到武汉大学气势恢宏的校园、专业背景丰富的学子,让我不禁想起美国一些大学。这样的格局有利于学科共同体的培育。我将会向我的家人和《费加罗报》的读者介绍武汉大学。”
一路上,大家相谈甚欢。参与座谈的学生代表中,大多能熟练掌握中、英、法三种语言,这得益于中法联合培养特色班和卓有成效的留学生培养制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法班2012级学生赵勤嵩刚入学时,法语零基础,经过一年半的高强度学习,现在的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法语,并且学习了多门法语专业课。按照培养计划,今年下半年,他将到法国完成本科阶段后两年的学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法金融班2012级学生耿凡迪认为,进入联合培养班,大学四年注定不平凡。虽然累,但很值得,既可以掌握一门语言,还能及时获得相关专业领域最前沿知识。参观校园过程中,她和马蒂娜·比拉尔边逛边聊,不仅流利地回答了法国记者的问题,还当起了翻译和导游。
法国留学生在我校欧洲留学生中占比最大。国际法专业研究生丽斯来到中国已经两年多,见到自己国家的记者,她坦言:“还想在武大多待几年,想到有一天将要毕业,很是不舍。”留学生联合会主席潘波是刚果(布)人,母语为法语。面对法国客人,这个梦想当总统的阳光男孩,俨然一副珞珈主人的姿态,热情地向来访人员介绍武大,得到了法国记者的称赞。
据了解,早在1896年自强学堂时期,我校就有了与法国合作交流的历史。1980年,我校代表团与法方代表团互访,签署《中国武汉大学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会谈纪要》,双方开始在联合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武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和法国交流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高校之一,被誉为“中法合作硕果和友谊的象征”。
(摄影:张然 编辑:李霄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