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弘扬武大精神 彰显珞珈学术

【校庆快讯】103部学术精品汇成《百年名典》

发布时间:2013-11-28 19:05 来源:武汉大学报 阅读:
A A A

本网讯(记者严航)高等学府当以学者为尊,以学术为敬,以学风为重。值1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以彰显学术为主线,纵览百年学术长廊,取其上品,掬其精华,集结103部学术精品,出版了《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1128日,弘扬武大精神暨《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出版座谈会召开。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次女王秋华,院士查全性、卓仁禧、茆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冯天瑜、刘纲纪、胡德坤、马费成,校党委书记韩进、校长李晓红、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校友和学生代表出席。

李晓红致辞指出,几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荟萃一堂,展现了武大的历史和未来、成就与希望。大师云集、名师荟萃的武汉大学,有一股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气,我们应着重考虑如何将这种精气神传承延续。

“我很高兴看到武汉大学的蓬勃发展,现今她已是世界知名大学之一,也是国内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我常常和台湾的学生讲,有机会一定要到武汉大学去看看。”王秋华说。

时光倒退80余年,当时的王秋华和查全性都是武大附小学生,两家都住在珞珈山十八栋,他们同班就读,时常一同玩耍。见到幼时伙伴,査全性清晰回忆道,“记得你离开武汉时才7岁。”

专家学者围绕《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各抒己见,并为弘扬传承武大精神、实现办学目标献言献策。

“王世杰老校长留下了‘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要办成一流’的豪言壮志,激励一代又一代武大人追求卓越,锐意进取。”陶德麟指出,大学的生命在于学术,一流的大学得益于一流的学术成果。学校结集出版百年名典,具有远见卓识,既展现了120年走过的辉煌历史,也概览了一代代学人立下的学术丰碑,同时为后辈学人树立了学术榜样。

刘纲纪表示,后人刚开始从事某领域研究时,往往绕不开先人的成果,出版《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既是对武汉大学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更是对青年教师和年轻学子的鼓励。

卓仁禧对校训所承载的武大精神进行拓展,指出我们应当弘扬武大精神,深化科教改革,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富强祖国。

1+1+1+1,远远大于4。”茆智道出了合校后自己的深刻体会。他认为,任何问题都不是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能够单独解决的,合校后的武汉大学融合多学科优势,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高度。

胡德坤激励新一代学者,在进行学术传承的同时要勇于创新。他指出,建校120年以来,武大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也正是受武大精神的动力所驱。

120周年校庆不仅是喜庆的校庆,也是反思差距谋求发展的校庆。对于学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思考。

马费成将学术研究总结为三个境界:激励、任务、兴趣。“只有激励没有兴趣,必然做不出大学问,”他指出,“我们现在最缺自发的兴趣。”顺着这一话题,冯天瑜指出,我们急需考虑,下一个50年甚至100年,我们是否还能拿出这么丰厚这么高质量的名典著作。

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结合校史,以俞忽教授“不监考不作弊”的经典事迹、黄焯教授“家中只有书”的学者作风,赞叹武汉大学闪烁的精神光芒,指出学校应当调整评估机制,学者应当净化学术。

法学院院长肖永平道出了同样的担忧,指出学校要在制度上下功夫,引导教师潜心为学,从而感化学生,摒弃学术浮躁。

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生陈铭从学生角度,以当下变幻莫测、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为大背景,建议武大学子应当弘扬“静心独立,思辨自省”的精神。

韩进总结指出,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支柱,凝练发扬传承武大精神,能够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力量和信心推动学校发展。他认为,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潜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就是对武大精神的直接体现。

据了解,《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第一期出版工作于200610月开始,共收录作品122种,共计103卷。集锦了前辈先贤的学术精品,挖掘了蕴藏其中的思想光华和人格魅力,彰显了大师鸿儒的学术风格和学术风范,丰富了武大学者的学术气派和学术精神。

 

 

(摄影:张然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