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我带着亲戚朋友送的3床被子、6双布鞋和母亲亲手做的两身布衣服来到了武大。在那之前,我还没有坐过火车、出过远门。坐上学校接新生的大敞篷车,我当时的感觉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当时接待我的是学校物理系三年级的一位女生,她打着赤脚,背着我随身携带的包袱,一直把我送我到宿舍。我现在都还记得那个女生,她是我在武大接触到的第一个人,一个热情、善良、阳光的武大人,这幅画面也成为我关于武大的回忆中最常想起的一个画面,一个关于善良的武大人的画面。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我家在贫穷的农村,直到高中,我都没有用过正式的钢笔。在后来用上钢笔的时候,我把墨水倒到小碟子上,掺上水,用钢笔头去蘸稀释了的墨水来写字。写毛笔字的纸上的空白处都被我拿来练字。
我始终觉得,苦难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与家人艰难度日的三年初中生活后,我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考入当地唯一的一所高中。可是当时的我根本无力负担学费,开学三个星期我还没有去报到。班上的地理老师发现一个学生的“缺席”后,骑自行车到60里地之远的我家,最后说服我的家人支持我上学。我永远都会记得这位老师,是她给了我认识更宽广世界的机会。
我要对得起我妈
自幼失去父亲的我对于父爱并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但是我的母亲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所给我的爱并未让我有太多的缺失感。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似乎永远是面带微笑的那个模样,虽然家庭贫困,她在我们兄弟姐妹面前一直都是乐观开朗的形象,似乎在她的世界里不存在忧愁。她教给我的生活智慧足够我这一生慢慢去体会和实践。
我还记得在我参加完高考后的那个夏天,我和母亲一起躺在草席上,闷热的空气在母亲慢悠悠的蒲扇摇晃下变得不那么难耐,母亲深知我记挂高考的成绩,但她只是告诉我,“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在武大的五年大学生活中,我只回过一次家,期间母亲给我寄来9块钱,那是她卖掉家里的羊换来的。我当时只是倔强地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对得起我妈。
珞珈山的回忆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学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里肯定有很多单纯而温情的回忆。大学在初到新鲜世界的我看来就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
当时学校给我们发一些生活费和伙食费,我买了糖和咸菜,每天中餐和晚餐就拿白米饭和着这些东西吃,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月底把那些没用掉的费用票换成钱,好支撑我接下来的生活。
我还记得学校食堂有位周师傅,人称“周一毛”,有一天在我买好米饭后一直跟着我到了宿舍,他对我说:“闺女,我不只注意你一次了,你怎么每次都只买米饭?”我就把实话告诉了他。他语重心长地说:“你在长身体,不能这样对待自己”。我当时只觉得人性真的很善良,你身边总会有人看得到你的存在,并且无私地在关心你。
在我留校任教之后,前辈老师们无私地把自己的教学资料拿出来给我,仔细查看我写的教案,帮助我备课。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我都看得到自己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所取得的成长和进步。这些都是我在珞珈山收获的回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武大养育了我,珞珈山陪伴了我。我在工作后因为各种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去过很多国家,但是我始终惦记着回来,只有回到珞珈山我才会安心。我站在山脚下,心底就会有一种厚重的踏实感,这可能就是归属感。这里有我割舍不了的情怀,有我的青春,我的过去,还有我的以后。
(此文由实习生洪燕整理)
(迎接校庆120周年系列征文•相约武大)
(编辑:冯林)
>>>“迎接校庆120周年”系列征文启事
http://news.whu.edu.cn/019/2011-12-21/1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