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湖北日报】武大90后博士深山觅乡愁

发布时间:2017-01-09 00:12 来源: 作者: 湖北日报记者吴擒虎 通讯员付晓歌 周锐阅读:
A A A

山迢迢,水遥遥。从长阳县城到资丘镇杨家桥村,乘车、坐船、搭摩的,最后步行7公里,一走就是一天。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90后博士腾跃,已在这片大山生活一年。

愁!深山瑰宝无人识

“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夜幕降临,篝火猎猎,踩着鼓点,几十名土家汉子赤膊上阵,边跳边唱。

这是腾跃初见“撒叶儿嗬”的情景,粗犷的舞蹈让他震撼。

腾跃跟随导师进行“村落民俗文化传承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2015年11月主动请缨,到资丘镇开展一年文化志愿服务。

为方便调研学艺,腾跃执意到杨家桥村与民间艺人谢克富同吃同住。

在资丘,土家文化“三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已融入村民平常生活,但当地人并不觉得这些民俗文化是宝贝。

腾跃看望水连村70多岁的南曲老艺人覃守兰时,老人久不弹琴,听说来了个博士,连忙穿线修弦,他们花了3小时录制南曲视频《渔樵耕读》。

56岁的谢克富,在长阳南曲传承人中是最年轻的。长阳开展“民间艺人进课堂”活动,每次开课,谢克富要骑摩托32公里到镇上教学。山路崎岖,他风雨无阻。腾跃协助谢老师授课,既感动,又为非遗传承后继无人担忧。

苦!一个曲调练半天

“正月里来无花戴,二月来时花才开,三月清明吊白纸,四月秧草无人栽。”如今,这段撒叶儿嗬,腾跃能用10多种号子唱出来。南曲的云板、土家花鼓舞,他也学得有模有样。

一年前,他却连长阳方言都听不懂。他拜当地文化名人田汉山等为师,苦学民俗文化。土家族有些民俗禁忌。田汉山怕腾跃在拜访民间艺人时犯忌,先后编写了5篇《下乡采风及走访艺人注意事项》。

学习“撒叶儿嗬”几个字的曲调时,腾跃重复练了半天,但音调一直把不准。田汉山不厌其烦重复教。去年底,田师父去世了,师姐田玉琴继续教他。在田汉山葬礼上,腾跃含泪跳起撒叶儿嗬。

险!学艺路上遇车祸

资丘山大人稀,文化普查极为不便。腾跃买了一辆自行车,下坡溜、上坡推,一天骑行30余公里。一年来,资丘20个村(社区)都留下他的足迹,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师傅”。

土家族跳撒叶儿嗬都是通宵。一次,腾跃跟着师傅连续赶了三场葬礼,跳了三整夜,白天还要做民俗普查。累了,腾跃就靠着火盆打盹。他说:“我特别珍惜体验民俗的机会。”

又一次,腾跃参加完天池口村的葬礼表演,已是凌晨1时,听说燕塘坪村也有葬礼。他请村民开皮卡车送他到燕塘坪。冬天路滑,车子滑到山沟边,险些翻进山沟,把他吓出一身冷汗。

去年春节,为搜集土家族过年习俗,腾跃留在村里。唱南曲、跳花鼓子、杀年猪、挂腊肉、拜土地公……这是腾跃从未有过的体验。他贪婪地记录,整理成民俗风情片《岁时节庆·杀年猪》。

喜!乡愁渐远情更浓

2016年12月底,腾跃结束一年的文化志愿服务。大山里原始的乡愁,因他发生了可喜变化。

非遗依靠村民口耳相传,难免出偏差。腾跃根据乐理知识,记录撒叶儿嗬的鼓点,鼓点更准确易学。在舞蹈动作上,他借鉴大众体操的分解动作教学法,形成一套简单易懂的学法。

腾跃将新学法用于“民间艺人进课堂”活动,还协助镇文化站开办村民培训班。

根据一年实践,腾跃所在的武大科研组撰写了两篇关于传统村落的报告,制作了一批文化戏曲唱片、民俗专题片,协助当地拍摄3D撒叶儿嗬教材。这些珍贵图文资料,将为村落民俗文化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人已走,心未远。腾跃说:“我要努力成为撒叶儿嗬的传承人!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70108/hbrb3044914.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718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