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

【砥砺奋进】科技事业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7-10-12 16:18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阅读:
A A A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大学科技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从2012年到2016年,科技规模稳步增长。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经费从账11.4亿增长到14.7亿,年度SCIE论文从1390篇增长到2923篇,年度授权发明专利从296件增长到495件;重要指标持续攀升,新增1位两院院士,新增13位国家杰青、25位优青,新增26个国家奖。16个学科入选ESI1%。新的突破不断涌现,首次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文章,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首次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首次获批国拨经费过亿元的重大项目,首次实现千万级的成果转化……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1.纵向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获批434项,金额2.8亿;2013年获批414项,金额2.69亿;2014年获批363项,金额2.43亿;2015年获批433项,金额3.1亿;2016年获批403项,金额2.7亿。2015年获批经费位列全国高校第9

国家973863、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期间共获批主持国家973863、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59项,其中973获批经费3.3亿,863、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获批经费5.3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获批主持项目7项、课题29个,获批项目总经费4.6亿元。其中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协同精密定位技术项目,获批国拨经费1.4亿元,为武汉大学合校以来首个国家资助过亿的项目。

行业和省市项目。包括国家水利部、国家电网公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等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十八大以来共计获批经费超过3亿。

2.高水平人才团队

学校现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5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7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3.科技平台建设

学校现有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4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1个部委级平台,3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9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9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启动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成立了高等研究院、医学研究院、工业科学研究院。

4.科技奖励

2012年以来,学校总共获得国家科技奖26项。省部级奖励247项。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成为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教育部属高校。获得了何梁何利奖,以及国际水文奖、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

5.科技论文

2012年以来,共发表SCIE文章10559篇,EI文章8165篇,CPCI-S文章1719篇。其中SCIE高水平文章3787篇,一区文章1115篇,发表《Cell》文章3篇。16个学科入选ESI1%,其中化学入选1‰

6.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

2012年以来横向到账经费共计21.3亿。在测绘、水利、电力等行业发挥了技术引领作用。牵头建设了5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同67家大型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平台。申请发明专利3500件,授权1709件。转化了3个千万级的科技成果。

未来五到十年,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一中心任务,依照学校新三步走战略实施步伐,建立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科技体系。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之上,保障规模,注重质量,调整结构,提升效益,追求贡献,逐步实现以内涵式发展、协调式发展、引领式发展为特征的高端跨越。

瞄准国家科技主战场,抢占制高点,以人才为根本,以项目为纽带,以平台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关键数据稳中求进,核心指标有所突破,到2020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理念先进、影响重大的国内领先研究型大学。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