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海归人才访谈系列

【引凤筑巢】蒋卫:从“一塔湖图”到“樱花城堡”

发布时间:2017-10-12 16:11 来源:人事部 阅读:
A A A


采访整理:悦连城

人物简介:蒋卫,男,1983年生,湖南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及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教授。蒋卫教授长期致力于胚胎干细胞分化和表观遗传学研究。  

2015年之前,蒋卫对武大的印象还栖息于“珞珈山下,樱花烂漫”的诗意想象。燕园求学十载,未名湖和博雅塔的浸润使得他格外珍重人文情怀。“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盛名,让蒋卫对这所屹立于南方的名校产生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几经比较,他最终选择在珞珈山任教,用自己的选择续写“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这段佳话……

 

武大是南方的北大

记者:在武大任职之前您来过武大吗?

蒋卫:我是2015年参加任职面试时第一次来武大。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从2011年开始就在美国做研究,当时有没有考虑过留在美国?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回国?又是怎样的原因让您选择了武大?

蒋卫:我出国时很明确的一点就是,自己一定要回来。而选择来武大任职的原因是,我是湖南人,对武汉这边的气候、生活习惯等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熟悉和容易适应。

记者:您本科和博士阶段都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您的籍贯又是湖南,回国之后有没有考虑过去北京或者湖南的一些大学任教?

蒋卫:我在北大呆了十年,回国后也曾考虑过一些北京高校。北京虽然机会多,但我对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更多,所以经过综合比较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武大。

记者:您说的环境是指北京的雾霾吗?(笑)

蒋卫:那倒不是,主要是指生活环境。我当时回来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第一是想离家近一点;二是想找一个比较漂亮的地方,因为我是北大出来的嘛!回国之后,我也考虑过其他科研机构和高校,综合比较后,我觉得武大还是非常不错的。中国有一种说法叫“北有北大,南有武大”,再加上武大医学研究院的舒红兵院士是我的榜样,他的学术能力非常强。综合以上因素,我最终选择武大。

记者:您曾在拥有“一塔湖图”的北大燕园求学十年,如今又在珞珈山任教。在您看来,北大与武大在气质上有哪些异同?

蒋卫:坦白讲,我之前并没有来过武大,只是耳闻“武大是南方的北大”这种说法,这曾对我的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我在武大已经呆了快两年了,回头想想,这个论断是否正确暂且不谈,但两校的人文氛围确实都非常浓重,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我觉得文化氛围这点很重要。


我在寻找自己的科研“标签”

记者:说到环境和氛围,您觉得国内的科研环境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不一样?

蒋卫: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国外的服务意识要比国内好一些,国内高校的管理意识要高于服务意识,这算是一个差别。还有一点,在国外做研究,干扰因素比较少,美国很多学校本身就是一座以科研教育为主体的town(城镇),但国内会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学习和研究,过于复杂的环境肯定会对科研产生干扰。

记者:您对武大提供的科研经费和薪酬待遇还满意吗?

蒋卫:还不错吧!考虑到武汉本身的一些因素,在我看来,目前的待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记者:目前您在武大带多少研究生?

蒋卫:2016年我带了两个博士,今年又有三个硕士转成博士,目前总共带着5个博士生。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您在武大的科研计划和目前实验室的筹备和运作状况?

蒋卫:我对武大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来武大两年多,已经带了三年研究生,有了10人左右的研究队伍。据我所知,这在国内其他地方是挺难得的。

关于科研计划,因为刚开展工作不久,我还在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标签”。我们做科研的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标签”。“标签”可以理解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带的学生也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现在我还是自己带学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日后能形成一个传帮带的体系,让学生们多跟师兄师姐交流,这与跟老师交流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做好自己,活在当下

记者:来到武大之后,学校给您分配住房了吗?

蒋卫:刚来的时候我自己租房子住,后来学校给我在东门附近分配了一套住房。但因为我太太在湖北大学工作,所以我们现住在离湖北大学比较近的地方。

记者:作为一名细胞生物学者,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和节奏吗?

蒋卫:我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吃完早饭送孩子去幼儿园,八点左右到学院工作,晚上十点左右回家。有时候会早一点回家,小孩儿睡了之后还可以做一点自己的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

记者:您在工作之余如何放松和调节自己?

蒋卫: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是医学研究院,在学术上跟生命科学学院的交集比较多。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会经常组织体育活动,如果不出差的话,我就会去参加,锻炼一下身体感觉还挺好的。

记者:您觉得学校还有哪些工作应该改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蒋卫:我觉得武大非常重视人才工作,也在提升人才待遇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这些都非常好。但是人才招进来之后,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校对人才抱有很高的期望,这无可非议,但青年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全靠自己摸索可能会走些弯路。我近期去厦门参加了一个细胞生物学学会的会议,这个组织每年都会举行培训,一些前辈结合自身经验告诉年轻学者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包括如何更好地发现和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觉得这非常好。希望学校也能有促进传帮带的措施,这样我们的科研之路应该会更为顺畅。

(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