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珞珈群星】林涛:放眼世界

发布时间:2016-05-05 16:42 来源:武汉大学报 阅读:
A A A

实习生:高爽

人物名片:林涛,先后在国内电力企业(中国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和美、英、日知名研究型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巴斯大学和日本长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5年9月,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受聘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此外,他应邀担任了国外出版的电气工程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国际电力与能源系统杂志》《控制自动化与电力系统》的副主编等相当数量的学术兼职,并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上做主旨报告。

翻开电气工程学院林涛教授的简历,丰富的海外经历和国际学术兼职让人眼花缭乱。20161月,他主编的《事例推理方法:策略、发展与应用》(Case-Based Reasoning: Strategies,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一书在美国纽约州的诺瓦科学出版社出版。

很多年以前林涛曾发表过一篇英文会议论文,讨论将事例推理方法运用到电力系统控制领域中,这在当时还是较为“冷门”的研究方向。他没想到,多年以后“大数据”成为电力工程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我的前瞻性研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所以出版社才会主动邀请我担任主编,我联络的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也都愿意接受约稿,和我一起共同完成这本书。”谈起最近出版的这本著作,林涛再三强调国际影响力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的前瞻性研究是学者走向世界、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根本,而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又可以反过来推动学者不断完善研究方法、获得新的灵感。

作为一名具有丰富国际学术交流经历的学者,林涛认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对于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来说必不可少,“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大家在科研活动中碰撞出巨大的思想火花,激发潜能。”

“走出去才能看得见。”林涛认为,科研人员的实力集中表现为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前瞻性。研究热点中丰富的研究资源必然地会吸引大量科研人员参与研究,但这种“一窝蜂”式的研究容易造成重复和浪费。他认为,“采用的研究方法往往大同小异,用同一种方法去研究不同的课题,效率实在不高。学者应当以沉潜的状态投入科研工作,除了致力于解决当下的问题,还应当预见在社会发展中的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林涛认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本科阶段参与交换生项目,硕士阶段参加境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而博士生阶段除短期交流或联合培养外,还应当争取进入国外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实习。“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全方位学习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中扬长避短、优中选优,提高工作效率。”

在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英语课上,林涛常常穿插如何去参加国际会议、如何演讲、如何联系和开展短期访问、如何争取资助等内容。学生在这种启发下产生了兴趣,在尝试过程中取得了成绩,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中去。

林涛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走出国门的各种渠道,让他们消除对出国学习研究的畏惧感,使他们明白这并不困难。

“通过各项政策推动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他们创造机会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研发机构进行学习研究,有助于提高武汉大学国际影响力。”林涛说。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