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全国高层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4-06-07 21:55 来源: 阅读:
A A A

本网讯(记者付晓歌 通讯员于海波)66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社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全国高层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及省内高校等全国社科理论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克勤,《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万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严学军,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陶德麟,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 教授郑永廷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主持。

韩进指出,这次研讨会堪称全国理论界的盛事,不仅是社科理论界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需要,更是激发中国人民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需要。他表示,武汉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历史底蕴,愿与各单位携手,共同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李培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当代中国伟大实践、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体现中国实践、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梦想的理论框架,构建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话语体系。

 

杨克勤认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创新,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打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李春林介绍了光明日报参与策划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讨论的具体情况。他认为,如何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将中国理念、中国经验凝练提升成中国话语,用中国话语讲出中国好故事,已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国实践和中国话语打成一片,一定能使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入新的境界,产生巨大效能。

   

尹汉宁重点就五个方面作了阐述:理论联系实际要回答好用什么“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什么“实际”、如何“联系”的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体现了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学术研究、学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途径;理论创新必然以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为立足点,衡量理论的好坏优劣必然以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为标准;学理支撑就是科学性证明和规律性认识,要打破“洋教条”,在回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供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学理支撑;要有中国话语的自信、中国实践的自信、掌握话语权的自信,善于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

   

陶德麟、逄锦聚做大会主题报告,分别阐释了善于提出问题、自主研究问题、大力改进文风,以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展的几个问题。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程中,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践行与发展,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内在关联,中国话语创新的时代内涵及其价值,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与中国梦,基于中国实践的中国话语创新,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方向和路径,中国话语创新能力的提升之道,构建当代中国话语的难点与对策、全球化语境下融通中西的中国话语建构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学者指出,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根基、灵魂和风格,而这一切都体现为拥有学术创新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这既是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社科理论界对于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封闭的概念推演或学究式的寻章摘句,也不是简单搬用或套用西方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削中国实践之足以适西方话语之履,而是要找准中国话语在世界话语发展中的位置,防止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理论缺席和学术话语的主体性失落,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始终立足中国实践,注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源头汲取活水,善于以本土立场和国际视野,自主认识和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深入探索中国道路,总结提升中国经验,不断推动中国话语的创新和发展。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人民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的负责人。会议还通过了倡导在学术研究中植根中国实践、直面中国问题、持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价值的《东湖倡议》。

据了解,20133月,陶德麟发表题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文章,引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对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讨论。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并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此次理论研讨会是对一年多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总结,充分展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进行中国话语创新、推动中国实践发展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摄影:张然、孙梦婵、邢知博、李伟国  编辑:杨欣欣)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