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美在珞珈】美轮美奂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探胜(二)

发布时间:2016-09-22 16:05 来源: 作者: 文妍阅读:
A A A

作者:文妍

进入校园,直奔樱花大道,一组布达拉宫式的建筑映入眼帘,带来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抬头仰望,只见一座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宫殿高耸入云,这就是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老图书馆。书山有路勤为径,顺着“百步梯”拾级而上,就直接到达图书馆。站在图书馆门前,不得不为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赞叹不已。蓝天白云之下,古木苍松之间,这座匠心独具、玲珑天成的古建筑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狮子山顶,那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使之真正成为凝固的音乐。而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也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

顶部塔楼形似皇冠的八角重檐,屋顶上通灵宝塔状的采暖烟囱,飞檐画角,龙凤卷云,处处充溢着威武庄严的气势。正门上方,老子手持竹简,目光深邃地凝视前方。老子为“周守藏之吏”,被视为中国图书馆的祖师。在图书馆大门上方镶老子全身镂空铁画像,两侧刻云纹图案,寓“青灯伴书卷”之意,勉励莘莘学子刻苦读书,勤于治学。

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廊,步入明亮高穹的大厅,在枣红色的木桌椅前坐下,宽敞的阅览大厅里,映入眼帘的是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落地玻璃;环顾四周,是白色的吊顶、厚重的墙壁、粗大的廊柱。在这里静坐品读,在伟大的思想和文字中畅游,更能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

这里是校园的制高点,登顶鸟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一座座孔雀绿琉璃瓦建筑掩映在一片蓊郁之中,恍若仙境。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董必武、周恩来、郭沫若、朱德、罗荣桓等曾在这里登高远眺,现在各界要人和外国元首来校也必登此楼。

图书馆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灵魂”,也是武大师生的精神殿堂,成为武汉大学的精神象征,武汉大学现行校徽即取自其造型。这里藏有武大现存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和484种善本,从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志丛书,从经史子集到家谱族牒,从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到武大师生的著述收藏,可谓搜罗备至。近年来,武汉大学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每年在此举行;世界各地的名家大师登临“珞珈讲坛”高端学术论坛,带来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盛宴。2013年,老图书馆被辟为武汉大学校史馆,珍藏和展示百年学府不平凡的历程。

武大的学风是自由,武大人同时也是勤奋的。历经岁月和知识的浸染,老图书馆似乎有了魔力,在这里更能心清气静地学习。每天早上六点,图书馆前已排起了长龙。一整天,自习室总是被塞得满满的。晚上十点多,还能见到许多刚下自习的学生,脸上写满了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满足。

图书馆左右两侧,相对矗立着文学院和法学院,这是一对姊妹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左文右武”的体现,含意文武相谐、文华武英。两楼都是琉璃瓦庑殿顶、四合院回廊式建筑。东边文学院整栋楼清水墙体,翘而尖的南方式飞檐,活泼俏丽,与西边法学院平而缓的北方式飞檐遥相呼应。法学院大楼四面直立的清水墙体上,各加有四根斜角大立柱,状如城墙。不施云纹斗拱、仙人走兽之类装饰,但屋檐上有“仙人骑鸡”,后立七个脊兽,有镇火灭奸人之意。整栋楼显得端庄稳重,寓意法理正直,执法如山。

图书馆的前方是男生寄宿舍(老斋舍)。四栋宿舍由三座罗马券拱形大门连为一体,依狮子山南坡顺山势而建,拾级而上,气势轩昂。三个拱门上部独具匠心地各增加了一层歇山顶亭楼,斗拱飞檐,琉璃翡翠,宛若三座飘逸凌空的楼阁。每栋宿舍由两个大天井分隔为前、中、后三排,各排则依山势高低分为一至四层。老斋舍的编号别有韵味,依次按《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编号,编为天字斋、地字斋等,16个斋舍共计300多个房间。采用“天平地不平”的设计方法,各层房屋的底层地面建在不同高度上,而顶层则在同一平面上,宿舍屋顶又恰与图书馆地面相平,成为宽阔的门前广场,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文学院和法学院前的活动空间。

沿着浓荫覆盖的山路一路西行至狮子山西头,山上坐落着学生饭厅及俱乐部,以碧瓦走廊连接东西两部分,下层为饭厅,上层为俱乐部。厨房操作间与饭厅竟也如此古朴庄严,由它不禁联想到同样作为生活设施的珞珈山水塔(八角亭),八角飞檐,孔雀蓝琉璃,同样古朴雅致。水塔顶原来安有一红灯,据说是为了让南来北往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所大学。正是因为有了珞珈山上的水塔,武汉大学在整个武昌城内率先用上了自来水。博学多识的教授们由此可以安心做学问,青春年少的学生们也可以安心读书了。水塔一直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后来扩建为东湖水厂,又经加固维修,继续为武大服务。这些日常平凡的设施,让人仿佛还能嗅到往昔生活的味道,触到旧日时光的脉动。

就着地势,步上悬梯,可以直接走进楼上的学生俱乐部。悬梯两边是琉璃飞檐,正面的大门上方挂着“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的牌匾,上饰贴有碧瓦的眉檐,古香古色,十分精巧。俱乐部内宽敞明亮,装饰极富民俗特色。房梁上有“宝葫芦插三戟”图案,祝福学生“连升三级”;雀替上的木雕,蝙蝠大睁双眼,看着下巴前的铜钱,寓意“福在眼前”。欢快活跃的民俗图案透露出祥和的生机。

学生俱乐部实际上是当时学校的礼堂,许多重大聚会和学术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抗日战争初期,董必武、周恩来等在此进行抗日宣传演讲,号召青年学生到前线参加抗战。南京沦陷第五天,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到汉,为抗日救亡四处奔走,其间多次来到珞珈山。19371231日上午,周恩来在武大学生俱乐部发表了题为《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的演讲,号召青年到军队里去,到战地服务去,到乡村中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深深感染了现场的听众。193882日,由周恩来牵头,召集国共两党主要领导在学生食堂成立了“第九战区总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武汉全民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撤退,为抗战保存了有生力量。

蔡元培、李四光、胡适、蒋介石、李宗仁、司徒雷登等中外名人也曾在此演讲,作学术报告。文化巨匠们或激昂或深沉的声音,隔着几十年的时光,仿佛还在高大宽敞的大厅回响。如今,这里是大学生活动中心,学子们或演绎戏剧,或唇枪舌战,或吟诵青春……金黄的舞台灯光,在新的时代旋转出不同的精彩。而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度气魄,却是一脉相承。

狮子山建筑群,凝聚了武大人最深厚的珞珈情结。樱园是学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场所之一,他们把这宫殿式的建筑群称为“樱花城堡”,平台则称为“樱顶”。古老的樱顶,因为有一群青春飞扬的学子在为梦想而努力,也变得生动鲜活起来。立于樱顶之上,远,可眺望郁郁葱葱的秀美珞珈山,俯,可陶醉于春天雪花漫天似的樱花之林。古朴、苍秀、书香之韵,令学子陶醉,令游人流连。再回首,看居中的图书馆巍然耸立,文、法学院媲美两翼,足下更有城堡之壮,一代高等学府的弘大气派凛然天下。

(摘自《流风甚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  本网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